阴阳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和根基
赵炳南,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兼北京中医研究所所长,外科学会及皮科学会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担任过北京首都医学院中医系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四、五、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阴阳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和根基,它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代表。阴阳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规律。人体本身就是一对阴阳复合体,两者既对立又矛盾,但又是统一、调和的。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对于中医外科病,赵老提出:“辨阴阳必须放在首先思考的位置”。《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全需要依靠“阳气”和“阴精”保持协调,如果阴阳失调,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现象,就会百病生。正确的辨证论治,首先也要分清阴阳。从以上所说来看,中医是离不开阴阳来说理的。《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
赵老经过十年的实践所总结的“四藤”: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就是对人体失和阴阳的整体调和的。通过辨证用药配合四藤,可达到更大的调节阴阳的作用。这四药寒热、阴阳配伍,可通达十二经络,疏泄通达,行气活血,通调血脉,可达调和阴阳的目的。”《景岳全书•外科钤》:“凡疮疡之患,所因虽多,其要惟内外二字;证候虽多,其要惟阴阳二字。知此四者,则尽之矣。”可见阴阳在外科疾病当中的重要性,阴阳是外科病辨证诊断之首,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阴阳已辨,治法无差。在外科疾病当中阴阳属性的辨别,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测有帮助。不仅需要辨别局部的阴阳,还需要把握全身阴阳状态。
外科“阴证”“阳证”的辨别是重要的,是无处不在的,贯穿于理法方药的各个细节。阴阳变化是疾病发展转归的桥头堡,从阴阳入手,细化阴阳证型,才能抓准病机,不失偏颇。赵老常言:阴阳不调是疾病病理改变的内在因素,疾病病理改变是内部阴阳不调的外在表现,由阴阳不调到疾病病理改变,要有一定的过程,所以当用药治疗后。内部阴阳调和到疾病的好转和痊愈,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最终达成阴阳平和状态,才能正气存内。
下一篇:刘延东与国医大师座谈时对于中医药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