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中医院文化
医院注重特色环境文化,营造中医药发展氛围。在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过程中,医院积极推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医院环境文化建设,从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方面,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建设视觉冲击力和深度影响力,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能感受到医院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门诊楼、病房大楼注重吸收传统建筑装修风格来展示医院古朴典雅的环境文化。牌坊式大门、华佗广场、中医药文化长廊、牌坊、廊亭、华佗雕像等独具匠新,内涵丰富,如,牌坊式大门东西长29.99米,南北宽3.99米,高12.99米,古代人把“9”作为最大的数,寓意“吉祥”;中间大门宽8.3米,意含医院自1983年迈上发展快车道;两面小门之和为5.8米,意含医院1958年建院。门诊大厅、病区走廊、院内显要位置设置中医名家介绍、经典传说、中医发展史、专科专病介绍、“治未病”知识宣传、中药图谱等达650幅,住院大楼前设置“太极阴阳图”, 门诊大厅、病房大厅设置了“舌镜”、“面色镜”,在每个卫生间设置了“大便”、“小便”健康提示,门诊中药房设置中草药标本和院内制剂展示柜,煎药房区设有介绍中药饮片煎煮、服用方法和中药药性的图谱,让患者在各就诊场所都能感受中医药文化,都能获得不同的中医药知识,使人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高雅优美的中医药文化品位。
医院打造中医价值文化,凝聚医院发展合力。在医院建设发展历程中,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为凝聚医院合力,推进医院发展起到了文化引领作用。“传承创新,至真至善,诚信和谐,厚德奉献”的院训,体现了医院为医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中医为本,质量至优,精诚服务,惠泽民众”的医院宗旨,明确了医院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培育德技双馨的医务工作者,实施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大于一切”的服务理念,把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服务过程的方方面面,使广大职工真正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院歌《让杏林之花香飘八方》,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展示了中医药人大爱无疆的宽广胸襟和大医精诚的高尚职业操守。“先治病,后付费”、“病人不满意,免收当日住院费”等服务承诺,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医院充分发挥医院文化在构建核心价值观、培育医院精神及凝聚发展合力方面的作用。建立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的院史教育展览室,加强对职工敬业、奉献、感恩教育;建立文化乐园,并设置“花戏楼”式舞台,文化乐园仅壁画面积就达2600多平方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先进工作者赴井冈山、西北坡、延安、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接受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职工参加大合唱、广场舞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育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职工归属感,形成医院发展合力。
医院倡导中医健康文化,塑造医院良好发展形象。医院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崇尚天然,回归自然”及“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建立了以中药贴敷、针灸、牵引、疼痛、经络共振、肢体功能恢复等治疗为主、面积2600平方米的非药物治疗一区和以足疗、推拿、刮痧、中药熏蒸等治疗为主、面积1800平方米的非药物治疗二区,以及以中药贴敷、针灸推拿、中药雾化、直肠给药、中药经皮导入、水疗、康复等多种方法治疗为主的小儿特色治疗区,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病人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每天治疗人次达1200多人次,深受广大群众拥护,并得到各级领导、国际友人以及来院参观交流的省内外专家的好评。医院成立了预防保健科,开展了中医膳食指导、中医健康体检、非药物干预亚健康状态等中医体质干预和保健咨询服务;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培训乡、村医生达360人次;开展了“三进”工程,送医送药下乡,让中医走近百姓,促进中医发展,不断加强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与推广。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和总结出一批中医特色疗法、适宜技术和诊疗常规,建立起骨伤、肝病、预防保健3个国家级和骨伤、心病、肿瘤、针灸、推拿、肝病6个省级重点专科。同时,医院发挥独特的药材资源优势和名老中医的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了符合国家GMP标准的中药饮片厂和十万级净化的中药制剂室,目前生产饮片达300多个品种,中药制剂72个品种,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上一篇:文化的昌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中医药文化经典理论即便是完备的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