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国医大师陆广莘 缅怀陆广莘老师
国医大师陆广莘离开我们3个多月了,这是我们中医药学界和生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在跟随陆广莘20余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做人的正直谦和,做学问的严谨精进,尤其是其思想理念的深刻新锐,让我终身受益。
学贯中西 德艺双馨
陆广莘高深的学识和过人的智慧与他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双重资深背景是分不开的。1945年初,年仅18岁入中医学堂按中医传统师承方式拜师学医,先后师从于陆渊雷、章次公和徐衡之。1948年他21岁毕业便独立行医。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接受了西医专业五年本科教育。1957年大学毕业分配在中央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工作,领衔创立了第一个中西医结合门诊。1983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后,在他的倡导下,组建并主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工作。他一生在中医、西医界学习和工作时间几乎各占一半,可谓是学贯中西,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想。他是我国第一批中学西的专家型人才。也正由于陆广莘独特的学习和工作背景,形成了他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在中西医相结合的探索中,他坚持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观点,分别从西医的“刺激因素决定论”和中医的“主体反应决定论”两个方面,倾其心力梳理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的差异与互补,满腔热忱地与他的西医同事们共同探讨,以其深邃的思辨能力和深入浅出的现代表达,他指出:“医生在诊断中不能光依赖化验数据,要提高识别判断能力,要从知丑知善、知好知坏的正反两个方面还存在对立统一的思维上去认识问题,从而做到知病、知不病。”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中医的这一哲学思想,他又从西医认识病的规律出发,指出:“我们认识疾病总是单纯从生理因素和致病因素去观察。但是,诊断的关键是要找到背后是谁发动的?由什么样的生理机制发动的,它要实现什么样的生理目标。”他对于中药的疗效观主张“既讲成分论,又不为成分论,应重在提高机体的自我抗病反应能力”。2003年在抗击非典期间,对于传染性疾病,陆广莘明确提出了传统中医“扶正以祛邪和给邪以出路”的防治策略,令中西医结合抗非典用较少的成本代价取得了最好的治疗效果。按陆广莘总结的观点讲历史上中医虽不知今天西医所讲的病,却能医好病,这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中医是从人对疾病的抗病反应出发,充分发掘和努力调动人体内在的健康能力、抗病防卫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
深受人们尊重的是他对中医发展思考的独立精神和独特理念,在不排斥用现代医学科技研究中医的同时,更主张坚持以传统中医为主体的中医研究方向。因此陆广莘不仅是中医临床大家和中医理论大师,而且他通过对中医理论钻研、名师开导乃至长期医学实践体悟所得出的真知灼见,博得了学界、医界所赋予他“中医哲学家”“医学思想家”的美誉。陆广莘一生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人们对未来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度思考,他站在了21世纪医学发展前沿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高度,为中医药学未来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不懈探索。
陆广莘不愧为一代中医大师,除了他高超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精辟的学术思想外,更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于直言的科学求实精神,从而构成了陆广莘特立独行的魅力人生,他的人文胸怀和学术视野彰显了作为国医大师的境界和风范。
潜心治学 穷究医理
陆广莘始终强调要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并围绕着这一主题最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在学术界和科技界提出了“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的重大命题。所谓研究中医,是经典传承的范畴,他说:“只有潜心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才不会丢失中医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才能全面领会中医学博大精深的原理和丰富内涵,才能保障在实践中发扬光大。”所谓中医研究,是发扬光大的范畴,他说:“中医学是发展的、开放性的一个系统,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光大其价值,是开展中医研究的重大课题。”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