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国医:干祖望
•他“师法于西,西为中用”,最终形成了在治疗中按照中医的思路遣方用药,同时把外科理念引入到耳鼻喉疾病的治疗,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来辨别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念,撰就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他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不仅是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更是对待病人的敬业精神;他一生最幸福的事是说真话,做实事;他是金陵“十大藏书状元”之一,酷爱藏书、看书、写书……
编者按 月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隆重表彰第二届国医大师,授予干祖望等 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追授巴黑·玉素甫(已逝)“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本版今起将陆续推出第二届国医大师系列报道,从医德医风、学术建树、成长经历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大师们的事迹,敬请关注。
实习记者 赵维婷
干祖望1912年出生于上海金山,4岁入私塾,17岁学医,21岁挂牌行医。早年悬壶于浦南一代,1951年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72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办“中医耳鼻咽喉科”,该科室于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从1912到2014,一个多世纪光阴荏苒,成就了一代国医大家的风骨,更见证了祖国医学的壮丽复兴。
国医卫士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那个悬壶沪上的年轻郎中,还是解放后桃李满天下的金陵大家,干祖望有一点从未改变,他始终满怀着对祖国医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常因中医药屡遭不平而振臂高呼,为争取中医应有地位而摇旗呐喊。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医曾遭遇来自国民政府的一系列压制政策。彼时,文采斐然的干祖望在挂牌出诊之余还在报刊上开设专栏。他奋笔疾书,痛陈时弊,1946年,在《中华医药报》上发表文章《中医师不得打针与用西药之我见》,直言“卫生署”关于中医师不得打针与用西药的条文是在压制中医;1947年,在《中医药周刊》上发表的《如何挽救中医外用药之没落》怒斥部分中医师盲目尾随西医,抛弃中医精华,“能辨出雷佛奴尔代马妥尔的优劣,而竟不知红、黄、升、降药的成分”。他不仅鼓励中医师面对西医时要增强自信,更强调中医自身需要发展,他认为中医师应积极发展自己的丸、散、膏、丹,否则就好比人在“佛门”却诵念西方“圣经”,势必葬送中医。
他还曾在《莫把祖国医学遗产言为来之于西医》一文中详细考据,鼻子乃胚胎发育最早的器官,是在《汉书·杨雄传》中第一次道破的;1861年初次被报道的梅尼埃综合征,在1264年《直指方》早已谈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耳聋治肺”“鼻塞治心”,揭开了耳咽管阻塞可致暴聋、鼻甲肥大可致鼻塞之谜;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为《外科正宗》首创;《儒门事亲》中初次介绍内腔镜钳取异物的方法等等。
干祖望深知人才和传承对于中医发展的重要性。他目睹国内中医西医化现象严重,理论临床皆由西医西药代庖,爱之深而责之切,他大声疾呼:“中医学术后继无人”,“中医临床后继无人”,“中医药危机已呈现端倪,切勿高唱后庭花之天真美妙歌曲!”
面对当前社会上对于中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质疑,他更是笔耕不辍,连续撰写《鉴别假中医的方法》《扣在中医头上的九盆脏水》《说中医会死我第一个不答应》等文有力回应。
干祖望而立之年行医沪上时,便颇有远见地提出中医自身需要发展。至于如何发展,他从未停止过思索。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让他有了更明确的答案:中医要有前途,一定要中西结合。“需要的不是中药加西药,某一个方某一个药治疗某一个病,在西医理论上取得了可行性后才来用中医的某法、某方、某药。”干祖望认为中医学术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其实效基础上,辨证论治是它的精髓,若走“废医存药”的路搞中医现代化,那已毫无中医意味了。
他认为,要让中医这一国宝安存,当效法孙思邈。当时孙氏用极贴合中国文化的方式将印度吠陀医学引入,与中医结合并加以应用。干祖望认为正是这两种医学的交融互哺,给当时的中医带来了新的繁荣。
新科先锋
干祖望为中医争地位从来不是固守阵地,而是开疆拓土。他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中医耳鼻喉科。
上一篇:本立而道生 纪念国医大师陆广莘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