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研究成果换转化为教育资源
文化育人是大学的主要职能。“谦诚、勤奋、博古、通今”的优良学风,实践出真知的教学内容,深潜内修、厚积薄发的成才路径,严进严出的招生与毕业管理等举措,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原创思维方式、深厚学养底蕴、高尚道德情操的中医药人才。这其中,中医文化传承的魅力不可低估。
“品学兼修,庄敬自强。立身处世,道德文章。”大学校园里的《杏林学子修身铭》石刻,既是对杏林学子成长成才的原则要求,也是长期坚持的人才培养核心价值观,更是体现良知、自由、深厚、沉雄的大学精神。
文化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之魂。一场场文化讲座,一个个文化沙龙,一本本文化书籍,成为团结师生、交流学术的文化平台,成为师生修身立德、弘扬岐黄的文化大餐,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正是这些文化基因、文化元素,铸就了南中医人以德为本的道德境界,以技为精的职业技能,以诚为美的道德风尚;正是这些文化力量、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医文化中“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道德追求和人文情怀。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儒家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正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扬光大。
“周五现象”:一道校园文化风景
“被学生称为‘周五现象’的是什么?”原来是中医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大概讲哪些内容?”讲座既涉及中医传统文化之精华,如中国传统哲学之智、中国古代文学之韵、中国古典艺术之逸;又突出中医文化特色,如中医成才之道、中医复兴之路、中医发展之途。
“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医文化讲座成为南中医学子课余生活的精神文化大餐,也是一道校园文化风景。
“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对培养中医人才有何意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为医者同时具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中医文化要求中医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临床技术,更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中医院校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可以增强杏林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的信念,培养他们的高尚职业道德以及帮助其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院长张宗明教授介绍,面向全校学生的中医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已经开展20多年了。开始是本校老师讲,后来邀请国内外的学者来讲。南京大学哲学教授林德宏的“东方智慧的新浪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专家张其成的“中医文化的复兴”、英国中医医师学会会长马伯英的“中医的思想与文化”等讲座,场场座无虚席。专家们演讲的激情与思想的魅力,让中医学子尽享高端思想文化盛宴。
除了中医文化系列讲座,师生共同参与的中医文化论坛也成为校园学术文化的一个亮点。张宗明回忆,学校多年来坚持办中医文化论坛,主题涉及中医理论创新、中西医结合、中医文化教育,也有关于中医核心价值观、中医文化现代价值、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等专题。“让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流与碰撞,去共同探寻中医理论的文化之源,携手破译中西医差异的文化之谜,联合探索中医文化的传承传播之路。”该校周仲瑛、任殿雷、薛公忱、吉文辉等老师都是论坛的常客,前辈们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对学术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不断激励与鞭策着后学。
作为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之一的杏林修身工程值得一提。1997年,学校组织撰写了《杏林学子修身铭》,通过100句朗朗上口的铭文,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教育;出版《杏林风范》一书,记载了108位江苏省名中医、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和学校名师的为人、治学、行医之道,学生人手一册,成为大学生医德医风和治学方法教育的蓝本。
上一篇: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篇:中医药文化建设渠道和文化表现形式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