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当代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可以深入认识中医药学的特质;二是中医药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上工治未病”等理念可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医学目的向公平倾斜;三是为应对地球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思路。
文明以止,化成天下的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就是在文化认同中形成的,既非单一的血缘传递,也不是靠宗教凝聚,而是以民族特异性为核心理念的传承。其切要是创新、交流和进步。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医药就是在中华大地上蕴育成长起来的一株奇葩。中医药茁壮成林后,对中华文化又不断增益和回馈,以其理念文化、符号文化、行为(操作)文化、道德文化等恢廓为中医药文化。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与文化相抟铸成特色,以本原通学多维的生命力资生创新,其人文精神成为医学属性之一,而文化的交流性,在览观杂学中增长中医学人的识见。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中医药在发轫之初,就把医技和文化偕为共同体。天人合一,生成论的人体观和生命神圣,既是中华文化的观念,也是中医药的医学观。《周易》的“变动不居”,先秦诸子的“贵时”,《周礼·考工记》的“从容”和“宜物”等,以其为医学原理的资质演成为辨证论治的宿因。对于阴阳五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也是传统中医药学的框架。
中医药演进也和文化同荣共济。在先秦诸子时代,中医药学即有伏羲九针、神农本草、素女脉学与黄老养生世医的传承。汉代经学时,医家开始整理出多种医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开放繁荣,医学也以自为和集大成称盛。有儒之门户分于宋,继而医门门户分于金元。清代朴学的崛进,掀起了医书辨章校训的高潮。《内经》之理论、要言、述语,多启源于远古以降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典籍。鬼邪之邪演为病邪,八风直援入医。兵法之理,被发展为治法治则。从祭祀到《尸子》、《越记》皆言魂、魄,《内经》汲取了《老子经》的“心藏神”、“魂藏肝,魄藏肺”(见《五行大义·论杂配》)。《内经》之营卫,出于《文子》引《老子》之语:“爪之生,发之长,荣(营)卫之行,无顷刻止,众人皆见之于著,不能见之于微。”更早则出于兵家。脉之浮沉,本源于古代一种祭水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郭璞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可见浮沉既是物体在水中的趋向运动,又是其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状态。《灵枢·卫气》以浮沉表述为营卫之气得特点:“其浮气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而在脉诊,又以浮沉为病在表里。中华文化对于中医药,可真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能用都化厥妙词”是也。
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同盟军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习惯、民俗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形成的传统文化与中医药互动中,形成了以医药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二者是共襄盛举、共铸辉煌的同盟军。
从医学和文艺而论,医文互通。文是载医之体,医是载道之文。文学体裁医学悉具。除常见的问答体、叙述体、论文体、医话体、诗歌体等外,尚有医案体为医学独有。医案体也有多种格式,在敦煌遗书卷子中,还有一折以《定风波》词牌书写的医案。在医学,药名最常被文学家把玩,写出了诸如药名诗、药名联、药名词、药名谜,乃至《钱本草》等等。文学家也为医药创意造词,为医药界所习用。例如,明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调药》一折中,曾有“道地药材”之语,为本草学和药商所接受。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之语,已为医界篤重实践之警策。医药经典的诠释,也是循按经学的注、疏、补正的方式。习医的启蒙,也是从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和《医学三字经》等入门。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汤头歌者,“背熟汤头三百首,未曾辨证已知方”。
上一篇:医疗气功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一篇: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感受中医的魅力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