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热痹经验
段富津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药 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 导教师、国家名师带高徒指导教师。 现将段老治热痹经验介绍如下。 热痹是痹证两大类型之一,是 临床常见病。热痹主要病因是风、 湿、热三气外袭,或素有湿热,外感 风邪;或素有内湿,外感风寒;或风 寒湿痹,郁而化热所致。热痹多发于 长夏之季,天气暑热,朋雨湿蒸,人 久处之,则易生湿热。热痹的特点, 初起多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 痛,肢体酸楚、麻木、重着,痛处喜凉 恶热、其痛较著、甚者手不可近。伴 有口渴,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腻,脉数等。
一、病案举例
病案一:景某,女,46岁。素常口 腔糜烂,外阴溃疡,患湿性关节炎多 年,近因连日阴雨潮湿,四肢关节及 腰膝胀痛加重,尤以晨起为著,微恶 风寒,身无热,白带量多,大便微溏, 已闭经年余。舌质略红,苔白腻,脉 沉弦略数。诊断为风湿热痹。处方: 薏苡仁18克,茵陈、茯苓、苦参、秦 艽、炒白术、羌活、柴胡、车前子、炙 甘草各10克,苍术、泽泻各7克。水 煎分3次服,每日l剂,共7剂。二 诊:诸证明显好转,但肩痛略重,上 方加姜黄12克。,水煎分3次服,每 日1剂,共7剂。
病案二:刘某某,女,49岁。患类 风湿性关节炎3年,周身关节疼 痛,指趾关节已肿_大变形,活动受 限,但尚能坚持日常家务劳动。近 日病情逐渐加重,现双手指腕、两 足膝踝关节红肿疼痛,手不得握, 行动极为困难,舌质黯红,苔白, 脉弦略数。诊断为风湿热痹证。处 方: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防己、 萆薜、通草、赤芍、姜黄、宣木瓜各10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共7 剂。二诊:上方服后,肿痛大减,脉已 不数。上方黄柏减4克,加茯苓10 克。7剂,水煎服。
病案三:唐某,男,52岁。患者 因近日天气炎热,常汗出,一周前 去郊外避暑,忽遇阴雨,遍身淋湿, 即觉身冷寒战,次日便周身肌肉疼 痛,恶寒发热,自服解热镇痛药,病 情稍缓,但翌口病情逐渐加重,至 暮体温可达38.8℃,两膝肿痛而 热,屈伸不利,身痛难以转侧,’口渴 不欲饮,小便短赤,舌红苔白,脉略 数。诊断为湿热痹证。处方:薏苡仁 25克,滑石20克,连翘15克,栀 子、防己、青蒿、秦艽、姜黄各10 克,杏仁7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 l剂,共7剂。二诊:服药后诸证好 转,火节痛轻,肿热均微。上方去栀 子,加地龙10克,7剂。三诊:诸证 基本消失,舌不红,脉不数,活动已 无大碍。
病案四:迟某某,女,42岁。患风 湿性关节炎年余,周身关节疼痛,时 轻时重,畏寒喜热,半月前因春节期 间汗出而受凉,两膝踝关节疼; 重,不敢站立,时时恶风,午后: 微热,体温:37℃~38℃,口干, 饮,舌略黯红,苔白腻微黄,脉 数,月经常后期四五日而至,夹 量血块。诊断为风寒湿痹,微有 证。治以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 苡仁20克,防己、姜黄各12费 黄、杏仁、红花、甘草各7克。: 服,嘱其首次服药后取微汗。服 3剂,肿痛俱轻,身热不显。
二、体会
段老认为风湿热痹多数因: 湿热,复感风湿为患。在治疗上 应辨明湿与热之孰轻孰重,过. 凉则冰伏湿遏,热郁不解,祛湿. 则伤津耗液,湿去燥生。其次要 外湿与内湿,外湿宜散,内湿宜 化湿又要分清湿邪之多少,湿 利,湿少宜化;湿在中焦宜苦燥 香,湿在下焦宜甘淡渗利;祛湿 脾,脾得运化则湿邪易除,且使用 不得复聚。
一、病案举例
病案一:景某,女,46岁。素常口 腔糜烂,外阴溃疡,患湿性关节炎多 年,近因连日阴雨潮湿,四肢关节及 腰膝胀痛加重,尤以晨起为著,微恶 风寒,身无热,白带量多,大便微溏, 已闭经年余。舌质略红,苔白腻,脉 沉弦略数。诊断为风湿热痹。处方: 薏苡仁18克,茵陈、茯苓、苦参、秦 艽、炒白术、羌活、柴胡、车前子、炙 甘草各10克,苍术、泽泻各7克。水 煎分3次服,每日l剂,共7剂。二 诊:诸证明显好转,但肩痛略重,上 方加姜黄12克。,水煎分3次服,每 日1剂,共7剂。
病案二:刘某某,女,49岁。患类 风湿性关节炎3年,周身关节疼 痛,指趾关节已肿_大变形,活动受 限,但尚能坚持日常家务劳动。近 日病情逐渐加重,现双手指腕、两 足膝踝关节红肿疼痛,手不得握, 行动极为困难,舌质黯红,苔白, 脉弦略数。诊断为风湿热痹证。处 方: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防己、 萆薜、通草、赤芍、姜黄、宣木瓜各10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共7 剂。二诊:上方服后,肿痛大减,脉已 不数。上方黄柏减4克,加茯苓10 克。7剂,水煎服。
病案三:唐某,男,52岁。患者 因近日天气炎热,常汗出,一周前 去郊外避暑,忽遇阴雨,遍身淋湿, 即觉身冷寒战,次日便周身肌肉疼 痛,恶寒发热,自服解热镇痛药,病 情稍缓,但翌口病情逐渐加重,至 暮体温可达38.8℃,两膝肿痛而 热,屈伸不利,身痛难以转侧,’口渴 不欲饮,小便短赤,舌红苔白,脉略 数。诊断为湿热痹证。处方:薏苡仁 25克,滑石20克,连翘15克,栀 子、防己、青蒿、秦艽、姜黄各10 克,杏仁7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 l剂,共7剂。二诊:服药后诸证好 转,火节痛轻,肿热均微。上方去栀 子,加地龙10克,7剂。三诊:诸证 基本消失,舌不红,脉不数,活动已 无大碍。
病案四:迟某某,女,42岁。患风 湿性关节炎年余,周身关节疼痛,时 轻时重,畏寒喜热,半月前因春节期 间汗出而受凉,两膝踝关节疼; 重,不敢站立,时时恶风,午后: 微热,体温:37℃~38℃,口干, 饮,舌略黯红,苔白腻微黄,脉 数,月经常后期四五日而至,夹 量血块。诊断为风寒湿痹,微有 证。治以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 苡仁20克,防己、姜黄各12费 黄、杏仁、红花、甘草各7克。: 服,嘱其首次服药后取微汗。服 3剂,肿痛俱轻,身热不显。
二、体会
段老认为风湿热痹多数因: 湿热,复感风湿为患。在治疗上 应辨明湿与热之孰轻孰重,过. 凉则冰伏湿遏,热郁不解,祛湿. 则伤津耗液,湿去燥生。其次要 外湿与内湿,外湿宜散,内湿宜 化湿又要分清湿邪之多少,湿 利,湿少宜化;湿在中焦宜苦燥 香,湿在下焦宜甘淡渗利;祛湿 脾,脾得运化则湿邪易除,且使用 不得复聚。
上一篇:巧用俗语治恶疾
下一篇:刘德玉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四型论治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