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话黄连
是以吉著称的药物之一。良药苦口利于病,是人们早已熟知的至理名言。正是因其苦才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为中药要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由于根呈连珠状而色黄,故名。又因历史上主产四川地区的峨眉山和洪雅一带,而形如鸡爪,故又有川连、雅连、鸡爪连等称号。早在两干多年以前,已入药用,现已成为弛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清心除烦等多种用途。 中医主用于治疗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疮疡痈肿和心火亢盛、烦躁不眠、热病神昏、谵语及耳目肿痛、口舌生疮各病症;西医也将它作为良好的苦味健胃药和治疗痢疾的特效药。不仅药用历史悠久,而又以清热解毒享有盛名,因而历代医家都对它有很高评价。如南朝梁、齐间的陶弘景曾有“久服长生”之说。明代缪希雍有“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的赞誉。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用药的经验,概括为“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用、;姜连散,用、;治肝火,用、;治伏暑,用酒煮;治下血,用、;治口疮,用、,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至今在处方用名上,还保留着炒、连、酒、吴英连等传统名称,可见古人对使用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 据报道,用素治疗烫伤烧伤,不论是沸水、沸油烫伤,还是柏油、煤火烧伤,其治愈率均为100%。临床使用证明,用素治疗烧伤创面,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感染,缩短疗程,并能减轻创面疼痛,患者有清凉舒适感,除用药前已严重感染的创面外,二度烧伤基本不留疤痕。若将一味研末,用油调成稀膏,对轻度烧伤外涂患处,也能收到98.5%以上的效果。此外,将粉装入胶囊口服,每次2克,每四小时1次,对、等高烧病人,可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更为有趣的是,不但有如此好的医疗作用,就连采花汁酿造的蜜,也与有相同功效。难怪宋代有位诗人看到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的时刻,那色自如玉、娇嫩欲滴的花,夹带着淡淡药味,飘浮起阵阵清香,招引成群结队的逐香而来时,即兴作诗,为后人留下了“蜂闹采蜜花”的佳句。 选方: 1.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炙、,水煎服。 2.治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各等分,为末,以鸡蛋清调涂之。
上一篇:两眉之间的皱纹俗称恼怒纹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