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名师聂惠民解郁法 柴胡解郁化顽疾
聂惠民,女,79岁,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现仍承担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聂惠民名医传承研究室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聂惠民,潜心研究《伤寒论》数十载,认为《伤寒论》不仅是伤寒杂病共论之专著,更是一部广辨疑难杂病的专著。她认为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六经为经,八纲为纬,六经为纵,八纲为横,临床辨治当六经与八纲相结合。
而且,六经辨证要落实在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层面上。六经辨证不仅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内容,而且也涵盖了心肺、脾胃、肝胆、肾膀胱等脏腑疾病的辨治规律,可以广泛指导临床各科诊治疾病。笔者现仅将其运用解郁法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很多病种涉及“郁”
“郁”,即闭结、凝滞、滞而不通、抑遏也。郁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郁证,则主要指由情志不舒,气郁不伸而引起的性情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多种复杂症状。广义的郁证,泛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脏腑机能不和,从而导致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故临床中很多疑难杂症都可从郁论治。
聂惠民认为,从《伤寒杂病论》来看,致郁原因有二:一则由于外邪侵入少阳,居于半表半里,少阳属胆,与肝相表里,邪入则肝胆受病,脏腑气机不和故因病而成肝胆气郁。二则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而致郁证。由此,也就推导出了郁证的治疗。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木郁达之”,《证治汇补·郁证》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因此,疏畅气机是治郁的总原则。
抓小柴胡主证治郁
临床上,聂惠民运用解郁法治疗多种情志类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肺心病等疗效颇佳。所选之方据证而定,但其中多以小柴胡汤为解郁基础方。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少阳病证。《伤寒论》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可见脉弦细、口苦、咽干、目眩是少阳病的主要脉证。此乃邪客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正邪相争,胆火郁遏,枢机不利而致,除上述证候之外,尚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合称“柴胡八证”,表现出一派胆热气郁之候。
又因病常常影响三焦气机不和,故见证众多,如“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等,兼证虽多,临床辨证只须抓住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喜呕不欲食等一二个主证,即可遣方用药,故论中指明“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小柴胡汤虽为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而设,但其解郁利气,调达升降之机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小柴胡汤还具有通达三焦之功能。人体只要枢机利,道路通,陈菀能去,津血能生,病邪可祛,诸症可除。以下笔者将借病案简要说明。
典型病案
胸痹
吴某,女,56岁,2008年9月17日初诊。
主诉:胸闷心慌10余年,加重1月余。曾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诊治。西医诊断为冠心病,曾服用倍他乐克、消心痛、丹参滴丸等药物。1月前因劳累过度加之情志刺激,胸闷加重,西药疗效欠佳,患者求救于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口苦口干,失眠多梦,心烦意乱,性情急躁易怒,舌质黯,舌苔薄黄,脉沉弦。心电图提示:ST段降低,心肌供血不足。
分析:聂惠民认为,此患者平素性情急躁,稍遇不顺心之事,则易气机郁滞;气郁化火,火扰心神,则心烦失眠;气血郁滞,心脉失养,加之郁火耗伤人之心血气津,则心慌气短,动则耗气,故动则益甚。她认为此病之根本在于气血郁滞,脉络不通,故用小柴胡汤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9克,丹参15克,制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麦冬12克,白芍15克。
7剂,水煎服,每日1服,1日2次分早晚服。
9月24日复诊:病人自诉服药感觉明显好转。此后,守原方加减化裁,经过1年多调治,病人症状消失,心电图大致正常。
上一篇:国医大师李济仁治胃癌经验
下一篇:国医大师段富津 文献论述胸痹心痛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