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成立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11年11月由两个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定出首批12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012年7月,评定出第二批9家示范基地、8家建设单位,涵盖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园、中药加工厂等多种业态。2013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开展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内涵建设项目遴选工作,评定了10家旅游基地分别开展设计制作系列旅游纪念产品、制作博物馆馆藏精品图片集、编制解说词、举办社区中医药文化节等工作,并对每个项目予以5万元经费支持。
2014年推出了7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线路并上线销售,标志着定制旅游产品首次走向市场。线路已经收集成册:《北京定制旅游产品手册—中医养生文化旅游》。
开发产品面临的难点
根据半年来的实践经验,随着产品的对接、研发、测试、销售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开发中医养生旅游产品面临的难点也逐步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从旅游企业角度看,积极性有待激发
虽然从长远角度看,文旅融合是必然趋势,但就现阶段而言,中医养生旅游是新兴产品、长线产品,市场认知度低,开发难度大,推广成本高。
例如,对内容基本相同的一款中医养生产品和另一款世界文化遗产游的对比测试表明,即使前者提供低于成本的体验价,也难以与后者竞争。原因在于,按照通行的排名模式,愈是大众化的产品,点击排名靠前,带来的点评多,愈好销售。
对于旅游企业,推出一款产品意味着资源点、客服、导游、销售等一系列维护成本,因此,更愿意售卖成熟的大宗传统产品。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困难可以归结为“三缺”:缺资金、缺动力、缺人才。建议在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线路测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作为,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从资源单位角度看,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中医养生旅游产品需要资源单位和旅游企业建立规范、公平、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服务内容、接待条件、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客源定位等方面都需要逐步磨合和深度合作。
例如,许多中医药资源单位都是事业单位,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源动力不足。大量问题要在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来并寻求解决方案。建议在广泛发掘资源的基础上,选取部分资源单位进行重点突破,打通定制旅游产品链的各个环节,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从游客角度看,目标市场有待细分
根据中医养生产品自身的特点,应向特定人群定向投放,建立在潜在客户群的认知度。而现有产品还处于“广谱”的阶段,没有进行市场细分。
例如,现有中医养生旅游产品没有按照国别、年龄、出行偏好等进行市场细分,只能归类于中医养生文化这个总体概念,没有涉及到诊疗、培训等领域。同时,在产品的适用性说明方面没有精磨细研,不足以吸引游客。推广渠道较窄,内容上以概念和消息居多,尚未达到精准推送的水平。在汉语以外的市场上,产品的信息和点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打造可持续售卖产品
北京开发中医养生旅游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应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有为,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分清政府与企业的责任,政府侧重市场分析,资源整合,线路测试,制订规范和精准营销,营造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氛围,激发企业开发定制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建立和资源单位的良好合作机制,提升游客认知度。
工作目标
在充分研究我市旅游市场特征和旅游产品开发规律的基础上,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形成一批以网络为主要渠道、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可持续售卖的中医养生旅游产品,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近期目标 将侧重于产品开发。三年内完成主要客源市场的市场调查、需求分析并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中医养生旅游资源和产品数据库,每年编制中医养生旅游产品手册;针对客源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医养生旅游产品并进行测试;制定中医养生旅游产品服务标准、提出行业参考价格;对成熟产品利用各类展会、推广活动等渠道进行国内、国际推广;会同市中医局继续对资源单位进行认定并支持资源单位为开发旅游产品的改造升级。
上一篇:三大苗医药文化圈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