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美好的假日之旅
国庆长假就要到来,想必忙碌了大半年身心俱疲的你,出行旅游的心早就躁动起来,开始计划着去往山清水秀或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地方,去享受当地美味的食物,丰富平淡的生活,开阔自己的眼界,融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去了。可长途奔波,车马劳顿,很多人会出现晕车的反应,恶心、呕吐、头晕……这样一来原本美好的假日之旅就被破坏了。
为什么会发生晕车呢
晕车、晕船、晕机和由于摇摆、颠簸、旋转、加速等不规则运动所引起的不适反应统称为晕动病。
研究表明,人的耳朵分内耳、中耳、外耳三部分,其中内耳的前庭器官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具有调节身体平衡感受的能力,它经前庭神经与中枢神经连接。当交通工具发生旋转、启动或刹车,晃动、颠簸、电梯升降时,都会使人出现眩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我们称之为“晕车”。同时,晕动病还存在其他诱发因素,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声、不良气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饱餐、身体虚弱等。晕动病其实非常常见。有些人是天生就晕车,有些人则是后天在偶尔的某次晕车经历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晕车既有功能上的原因,也存在心理上的因素。
中医认为,晕车属于眩晕的范畴。《黄帝内经》上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眩晕多以内伤虚损为主,多因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脑髓失养所致。在肝肾阴虚时,肝风内动亦可。故晕车属于肝肾精不是十分充足,或与长期的抑郁,情志不畅等等有密切关系。
巧用食物防晕车
吃点酸性食品 可吃一些橙子、橘子、柠檬、话梅、醋等酸性的东西。它们产生的酸性物质能减轻晕车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还可在乘车前的一个小时,将新鲜橘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用两手指挤压,橘皮便会喷射出带有芳香味的油雾,这种油雾能够抑制晕车恶心的症状。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可照此法随时吸闻。
口含生姜片 生姜的辛辣味能够刺激神经,调节胃酸的分泌,阻止恶心,缓解人体晕车难受的情况。可以将生姜片含在口中,也将生姜放在鼻孔下面闻,还可以按男左女右的方法将生姜片敷于内关穴穴位上(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处),均可起到防止晕车的效果。
试试榨菜 有人甚至将榨菜称之为“天然晕车宁”。《本草纲目》中记载:“榨菜性温,有宣肺化痰之功效,可以利膈顺气。”晕车主要是人耳朵前庭功能障碍所致,而榨菜能通利九窍,调整内耳不平衡的状态,从源头上防止晕车。此外,榨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具有安抚神经的作用。
泡杯茶水 上车之前可用保温杯泡杯茶水,乘车过程中发生晕车时,一来可喝茶水提神,二来可以用利用保温杯散发出带有茶叶香味的热气,熏蒸鼻部,缓解晕车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到晕车呕吐特别厉害的情况,一般晕车的人没有胃口吃东西的。呕吐是会稍微缓解症状,不过身体也会发生缺水的情况。这时候他们只想睡一觉,所以,千万不要着急让他们吃东西,最好先用水漱一下口腔,再喝一口水,来补充一些水分。
巧用穴位防晕车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
合谷穴 位于人体的手背的部位,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虎口”处。按压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三寸。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1~5分钟,当自己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
神阙穴 是人体重要穴位之一,可在上车前贴块风湿膏药在神阙穴上,也可以在神阙穴贴一块生姜片或滴几滴风油精,再贴上风湿膏药或医用胶布,对晕车有明显的效果,但孕妇禁用此法。
太阳穴 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乘车途中,擦点风油精或牙膏在太阳穴上,可有效预防和改善晕车症状。人中穴和风池穴同理。
旅行出游要注意
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在抗头晕上要下功夫,如多做转头、原地旋转、翻滚等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使晕车得到缓解。
下一篇:多喝六种药茶保健又治病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