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兼顾五脏 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
谷世喆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谷教授师出名门,且家学渊源,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40 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辨证精微,用药平和,选穴准确,针刺手法纯熟。
1 从肝论治,兼顾五脏
失眠的中医病名为“不寐” ,古代医籍称之为“不得眠”、“目不暝”等。《内经》提出了“阳不入阴”的基本病机,后世历代医家各有发挥。其病因病机大致有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血虚、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谷教授认为,虽然失眠可以细分为多种证型,但临床治疗中应将其简化。
人体脏腑是一个整体,在生理上互有生化补充,在疾病状态下也互相影响。谷教授临证多从治肝入手,主要基于:
① 多数失眠患者勉强能入睡,但多梦易醒,睡眠质量差。肝藏血,血舍魂,肝血虚则魂梦颠倒,肝血充足则魂安而不惊。
② 本病大多病程较长,最后则为虚实夹杂,患者多方求治未果,必有肝气郁结不舒。肝气郁滞,疏泄失职,可导致郁而化火,耗伤肝血,进而上灼心阴,下伤肾水,而致心肾不交;木横侮土,脾胃受损,化源不足,而成心脾两虚;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故治肝可调五脏。
③ 失眠患者中以妇女为多,古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从肝论治是一“捷径”。治疗上,谷教授以逍遥散加酸枣仁、夜交藤为主方,随症加减。逍遥散是疏肝养血理脾的名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运化,则气血有源;生姜温胃和中;少许薄荷助柴胡疏郁解热。全方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并治,再合用酸枣仁养肝血、夜交藤安心神。临床中根据具体情况常配合清热、化痰、滋阴、养心等药物。
2 以“根结”、“气街”理论指导针灸选穴
谷教授认为,根结标本理论从纵向上下说明人体末端与头身的关系,而气街理论是经络系统在体内的横向联系,与根结标本理论是特定穴产生的基础,有利于指导临床。
专家介绍
谷世喆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47载。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倡导砭石疗法,养生康复。针药结合,重视心理疏导。善长治疗内、妇、儿、五官科杂病。疼痛症、面瘫、面痛、颈、腰椎病、肝胆胃肠病、痛经及妇女更年期病、癫痫、情志抑郁病、皮肤病、痤疮等男妇疑难病症。
上一篇:透灸法理论依据 透灸法病案举例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