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
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我无数次梦到恩师,在梦里他依然带病坐诊,依然给学生讲课,依然指导我们写文章。梦醒时分,我的耳畔仿佛又回响起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要做个铁杆中医,中医的根不能丢。”
医乃仁术 厚德为本
“医乃仁术,要学好中医,必先有仁人之心,方可学有所成,而达良医。”这是我跟师过程中常听到恩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我学医之初,恩师常给我讲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他说学好中医除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悟性外,还要有颗仁爱之心,以济世活人为行医目的。
李振华老师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常忍着病痛为患者诊病。我非常怀念和恩师相处的日子,他生病时半躺在床上给我们讲课,讲完又紧接着给慕名求医的人诊脉,待看完病已是气喘吁吁。我双手递过刚刚抄好的处方,帮他戴上眼镜,他睁大眼睛认真地看,指出不准确之处,让我重新写清楚。老师热爱中医事业,不顾年迈体弱又有严重的心脏病,拼命工作。师母常因此而唠叨,但恩师不听劝阻,仍然带病坚持讲课、看诊、带徒。师母虽然口头埋怨,但更多时候则是默默支持老师。
2013年冬季的一天,李振华老师冠心病发作,我在旁照料。晚上8点多时有人敲门,我开门见到一位60多岁的老汉,领着一个有气无力的小伙子。一问才知道,这对父子是从河南省灵宝市下面的一个村子赶来。小伙子无明显诱因高烧20多天,在大小医院看了个遍,效果都不好。当天小伙子烧到近40度,己经快虚脱了。父子俩在报纸上看过关于老师的报道,慕名而来。老师听说是来看病的,不顾我们劝阻,让我们搀他到客厅。看完病,老师己累得满头大汗。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老师微笑着说:“病人信任我,慕名找到家里来了,我们当医生的不能往外推脱病人啊!”
师道传承 重在“三通”
我并非中医科班出身,36岁时才拜李振华为师学习中医。我亲眼目睹老师治愈过不少疑难病症,认为中医疗效可靠,就下决心要学好中医。李振华老师见我学医心切,经过多次考验和谈心,同意收我为徒。恩师常说:“学好中医,必须文理通、医理通,才能百病通。”他指出要学好中医必须通文理,如此才能明医理。百病通即是有了文理通和医理通作为前提。李振华老师说:“要做到这三个方面通晓并非易事,需要下苦工夫,一是熟读经典,二是多写读后感、多谈体会,三是跟老师学习。要学习老师的辨证思维,不仅“形”像老师,还要“神”似老师。四是紧密结合临床,写好病案,融汇贯通,悟出道理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老师从不厚此薄彼,对学生一视同仁。他多次上课时表扬我,让我讲学习中医的体会和经验,这令我受宠若惊。老师又是严师,他常说:“学中医不能沉下身子,心不静也不行,骄傲自满更不行。”对于这些我深有体会。老师常在我们俩独处时教导我,甚至批评我。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写了不少病案,提高了临床水平。
我今天在中医路上的进步都和李振华老师的谆谆教导分不开。我想对恩师说:“老师,在今后的中医道路上,我一定永远记着您的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传承您的学术思想,做好人,做好事!
在这个花开烂漫的季节,请让花朵捎去我对恩师无尽的怀念。(郭文)
下一篇:明日惊蛰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