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应当热着过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宅在房间,吹着冷风,吃着冰淇淋,或者再来点冰镇西瓜,却不知“冬天当冷,夏天当热”。一味贪凉食冷,会导致身体各种不舒服。夏季天热,人体毛孔开放,气血向外走,贪食冷饮,最容易损伤人体阳气。此外,夏季雨水过多,脾的湿邪相对较重,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此夏季的衣食起居,更应注意保养人体阳气,不要太过贪凉。正如《黄帝内经》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受损,会导致很多疾病。因此,夏天应当“热”着过。
饮食忌过于生冷
《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现实生活中,冷饮啤酒、西瓜冰棍等不宜多吃,老人、孩子及脾胃虚弱的人更不能贪食。贪食饮冷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偏头痛、支气管哮喘、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荨麻疹、月经不调、空调病等疾病。
穿衣忌过分暴露
夏天人体阳气外散,不能及时有效的顾护人体,加之毛孔开泄,容易为风寒之邪所侵犯。这时更要注意保护人体,穿衣不要过分暴露,尤其要注意保护人体腹部、肩背、腰膝关节等重要部位,以免受凉引起腹痛腹泻、关节疼痛、痛经等。女性尤其需要“热养”,不穿露脐装、露背装。
睡眠忌低温凉风
夏天日照时间较长,人的睡眠时间相对缩短,加之天热心烦,往往会出现入睡困难,不少人喜欢吹着空调入睡,入睡以后,人体循环代谢减慢,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很容易感染风寒,引起感冒、腹泻、肩背疼痛等。因此,睡着之后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运动忌大汗骤冷
夏季活动后很容易大量出汗,这时候更应该注意及时补充人体水分及盐分,不能过度贪食冷饮,冷水冲澡或者直接进入空调冷风处。骤热骤冷,人体不适,很容易导致伤风感冒,胃肠功能紊乱。汗出当风,毛孔闭塞,热气郁闭于体内,也会影响皮肤正常排泄功能,出现皮肤问题。
解热防暑多喝热茶
夏季解热防暑多喝热茶,不仅解渴,还能够促进排汗散热,或者提前准备一些温开水、绿豆汤等。天气炎热,人的情绪容易急躁,宜多食绿色蔬菜。
中医认为“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因为夏季人体阳气散布于体表,中焦脾胃相对不足,加之梅雨季节,湿气最盛,过于贪凉饮冷,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腹痛泄泻。生姜是温性药物,具有温胃健脾,散寒除湿之功。“夏吃姜”正是夏天“热”着过的最好理由。
夏季 “热”着过,不等于要忍受酷暑,温度太高人易出现心烦急躁,倦怠乏力,还可能因为高温而中暑。所以,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体质及身体反应来判断,清凉舒适,不冷不热的感觉最理想,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及时增减衣物。宁事温补,勿过寒凉。(秦竹)
下一篇:节后疲劳综合征自我调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