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颁布引发行业和社会极大反响
2016年12月25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法》涵盖了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以及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权威专家总结出“有技无照”有望合法行医、药材质量将被全程监管、“片仔癀”等处方工艺将受“特殊保护”、“张悟本们”不得“忽悠”四大亮点受到广泛关注。事件引起媒体、网友的关注与热议,继2016年12月19日《中医药法》草案三审稿提交后,关于《中医药法》的讨论再次引发一轮舆论热潮。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快速响应,对事件舆情展开持续追踪,形成专题报告。
事件舆论指数趋势
通过百度搜索是老百姓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最近的30天的指数走势中,我们发现2016年12月26日关于中医药的搜索指数达到峰值(见图1),《中医药法》成为核心话题。
最近一个月,关于《中医药法》的信息不时传出,12月19日《中医药法》草案三审稿提交率先带动了搜索热度,其后“中医药法”的搜索指数一直处于历史高位。近一个月,通过360搜索入口的搜索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6.98%,比前一个月周期增长563.57%。
在最近一个月的监测中,12月19日达到一个小高峰,搜索话题集中在“中医药法草案三审稿发布”;12月26日达到最高峰,话题围绕《中医药法》出台。其中,重点话题集中如下(见图2):
从搜索重点话题看出,民众更关心《中医药法》的最新消息、出台时间、全文、最新进展,对相关影响、利好消息抱有很大期待。
同时,对于趋势的把握还要将该事件放在关联话题的大环境中。根据搜索大数据追踪,显示了相关来源检索词和去向检索词如下(见图3、图4):
关注去向搜索词,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该事件的相关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相关舆论波及。本次事件网友搜索“中医药法”后,同时还会继续搜索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法》全文、《中医药法》最新消息等。
关注人群分析
从全国来看,关注《中医药法》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广东、浙江等地(见图5)。
从人口结构来看,七成为男性,三成为女性。其中,25~34岁的中青年占据了58%,提示了《中医药法》对于中青年人的重要性,也暗示中医药已经不再是传统认知认为的“只有老年人才会关注、相信”,中医药的持续推进与发展大有可为。
在人群属性,即自我标签这一层面,关注《中医药法》出台事件的人群集中在网络高手、交友达人、购物狂、影视Fans、健康达人等。
相关报道分析
2016年12月26日,中国中医药报1、2、3版整版刊发了《中医药法》相关内容,中国医药报1和3版刊发了相关内容,新华网26日“今日关注”关注的就是“中医药法”。
截止到2016年12月27日8时,媒体对《中医药法》通过人大常委会审议事件的报道及转载逾711篇次。
主要报道及转载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法制网、财新网、经济观察网、凤凰网、中国制药网、21CN、未来网、人民政协网、南报网、荆楚网、大河网、华龙网、齐鲁网、中国西藏网、胶东在线、杭州网、新浪网、网易等。
媒体焦点
《中医药法》通过人大审议,媒体报道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民间中医、中医药服务监管、《中医药法》的亮点和意义等方面。
•民间中医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国中医药网、法制网、经济观察网、财新网、大河报】
《中医药法》根据民间中医从业人员主要是师承、家传等培养方式的实际,在充分考虑医疗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对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开辟了通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同时将中医诊所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改变了一直以来以行政审批方式管理中医诊所的模式。
•中医药服务监管
【中国新闻社、人民网、中国网、中国中医药网、法制网、经济观察网】
上一篇:男人不爱刷牙易阳痿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