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寿星 养生因时而异
百岁寿星耳聪目明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但凡每天早起的人都会发现,只要天上没有刮风下雨,在镇政府广场上,总能准时看到虞华可老人练拳的身影。虽然老人的身手不能给人以疾风暴雨般的快感,但缓慢中不失沉稳,犹如一棵百年老树蕴藏着底气。
102岁的虞华可老人,至今耳聪目明,头脑灵活,是社区里名副其实的“明星”,可谓是妇孺皆知。在这里,只要问到老寿星,人人都知道是虞华可。在社区人眼里,虞华可老人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总是让人感慨生命的顽强,感慨生命不可预知的魅力。
虞华可老人的知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纪,还因为他特别爱锻炼,退休后,他就自创了一套健身拳术。每天早上 5点半,老人身上如同安了发条似的,会准时前往镇政府广场练拳,像是定时参加约会,从不迟到;练完剑回家吃饭后,老人还会翻翻报纸,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下午,他会再下楼练拳,伸展筋骨皮。
老人不仅喜欢锻练,待人也很和气、很热心,始终与人为善,周边不管哪家邻居家办红白喜事,他都会前去问候,可谓是一副古道热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伴病故后,去年4月老人再婚,成为九龙坡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有史以来接待的年龄最大的新郎,成为美谈。 韦香
歌唱家邓玉华 养生因时而异
邓玉华,1942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原副团长,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演唱代表作品有电影《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电影插曲《攀枝花》、《南江春早》等。 谈起养生时,邓玉华笑笑说“要说养生,我真没有太多经验,我是个老病号了,说明以前养生没养好啊。谈养病倒还有点体会。”
邓玉华掰着手指数了数,她得过的病确实不少,颈部肿瘤、胆囊炎、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仅在上世纪80年代,她就动过两次大手术。如今,这些病有的已经痊愈,有的则被控制下来,身上再也没有增添新的疾病。
“其实我现在的工作仍然很忙,很少能闲下来‘保养’一下自己的身体,但我会定期检查身体,也算是忙里偷闲对身体来一次‘检修’,一旦发现问题也好及时‘修理’,这大概也算是储备健康的一种方式吧。”
对于疾病,邓玉华总结多年的经验是一句话“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她说“首先是不要害怕,要适应它,调整自己的生活,不要把自己当成病号,也不要因为有病而放弃工作,一定要积极生活,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这对控制疾病很有好处。”邓玉华在退居二线和完全退休后,仍然担任北京育华艺术学校校长和名誉校长职务,还要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当然,做这些事的前提是不能感觉劳累。适当做些事情能忘记疾病、忘记衰老,有益健康,但如果太劳累了,对身体健康就会适得其反。”
“战术上重视”是怎么做的呢?邓玉华说“那就是该治还得治,该保养还得保养。”自她患糖尿病以来,更加注意身体的保养,及时进行饮食、运动和心情等方面的调整。在饮食上她有一些忌口,平时尽量多吃一些蔬菜和豆制品。原本就喜欢运动的邓玉华,退休后运动的时间也 ‘增加了,爬山、游泳、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做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在锻炼的同时调节心情。
另外,她还自创了一道“专利”佳肴,难分是主食还是副食,以玉米面、豆类、大米做主料,将胡萝卜、白菜、火腿肉切成丁,以上各种食物依煮熟的时间长短先后下锅,待快出锅时放人盐、香油、味精和切成块的黄瓜即可食用。“这样熬成的粥虽无家无派,但品种多、营养丰富、主副合一,吃着舒服,口感很好。只是它至今没有个像样的名称,可别称不少, ‘十全大补粥’、‘富贵满堂’、‘什锦一锅熬’……管它叫什么,反正我喜欢。”邓玉华笑着说。
邓玉华总结指出,早间养生重在 “练”,午间养生重在“休”,晚间养生重在 “松”。一天中,养生应因时而异,各有不同。 刘晓月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但凡每天早起的人都会发现,只要天上没有刮风下雨,在镇政府广场上,总能准时看到虞华可老人练拳的身影。虽然老人的身手不能给人以疾风暴雨般的快感,但缓慢中不失沉稳,犹如一棵百年老树蕴藏着底气。
102岁的虞华可老人,至今耳聪目明,头脑灵活,是社区里名副其实的“明星”,可谓是妇孺皆知。在这里,只要问到老寿星,人人都知道是虞华可。在社区人眼里,虞华可老人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总是让人感慨生命的顽强,感慨生命不可预知的魅力。
虞华可老人的知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纪,还因为他特别爱锻炼,退休后,他就自创了一套健身拳术。每天早上 5点半,老人身上如同安了发条似的,会准时前往镇政府广场练拳,像是定时参加约会,从不迟到;练完剑回家吃饭后,老人还会翻翻报纸,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下午,他会再下楼练拳,伸展筋骨皮。
老人不仅喜欢锻练,待人也很和气、很热心,始终与人为善,周边不管哪家邻居家办红白喜事,他都会前去问候,可谓是一副古道热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伴病故后,去年4月老人再婚,成为九龙坡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有史以来接待的年龄最大的新郎,成为美谈。 韦香
歌唱家邓玉华 养生因时而异
邓玉华,1942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原副团长,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演唱代表作品有电影《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电影插曲《攀枝花》、《南江春早》等。 谈起养生时,邓玉华笑笑说“要说养生,我真没有太多经验,我是个老病号了,说明以前养生没养好啊。谈养病倒还有点体会。”
邓玉华掰着手指数了数,她得过的病确实不少,颈部肿瘤、胆囊炎、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仅在上世纪80年代,她就动过两次大手术。如今,这些病有的已经痊愈,有的则被控制下来,身上再也没有增添新的疾病。
“其实我现在的工作仍然很忙,很少能闲下来‘保养’一下自己的身体,但我会定期检查身体,也算是忙里偷闲对身体来一次‘检修’,一旦发现问题也好及时‘修理’,这大概也算是储备健康的一种方式吧。”
对于疾病,邓玉华总结多年的经验是一句话“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她说“首先是不要害怕,要适应它,调整自己的生活,不要把自己当成病号,也不要因为有病而放弃工作,一定要积极生活,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这对控制疾病很有好处。”邓玉华在退居二线和完全退休后,仍然担任北京育华艺术学校校长和名誉校长职务,还要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当然,做这些事的前提是不能感觉劳累。适当做些事情能忘记疾病、忘记衰老,有益健康,但如果太劳累了,对身体健康就会适得其反。”
“战术上重视”是怎么做的呢?邓玉华说“那就是该治还得治,该保养还得保养。”自她患糖尿病以来,更加注意身体的保养,及时进行饮食、运动和心情等方面的调整。在饮食上她有一些忌口,平时尽量多吃一些蔬菜和豆制品。原本就喜欢运动的邓玉华,退休后运动的时间也 ‘增加了,爬山、游泳、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做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在锻炼的同时调节心情。
另外,她还自创了一道“专利”佳肴,难分是主食还是副食,以玉米面、豆类、大米做主料,将胡萝卜、白菜、火腿肉切成丁,以上各种食物依煮熟的时间长短先后下锅,待快出锅时放人盐、香油、味精和切成块的黄瓜即可食用。“这样熬成的粥虽无家无派,但品种多、营养丰富、主副合一,吃着舒服,口感很好。只是它至今没有个像样的名称,可别称不少, ‘十全大补粥’、‘富贵满堂’、‘什锦一锅熬’……管它叫什么,反正我喜欢。”邓玉华笑着说。
邓玉华总结指出,早间养生重在 “练”,午间养生重在“休”,晚间养生重在 “松”。一天中,养生应因时而异,各有不同。 刘晓月
上一篇:防治蜱虫
下一篇:青少年的身体发育 加强自身修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