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良“孟河医派”中佼佼者
杨博良,名尔厚,字博良。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1952年,经历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代,世居江苏武进横山桥西崦村。毕生精力,致力岐黄,刀圭济世,活人无算,是“孟河医派”中佼佼者。
他的父亲曾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镇守嘉峪关,辅助抬榇出关的左宗棠收复新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他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戊戌变法以降,学堂日兴,科举渐废,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锐志学医。时孟河名医马培之老先生尚在,欲拜为师,马老先生以年迈体衰,恐难善教,推荐得意门生无锡邓星伯。杨博良遂拜邓星伯先生为师。他在邓星伯先生门下出师后,于常州茅司徒巷行医,后迁回故里横山桥,直至终老。早年以外科闻名,渐于内、外、妇、幼各科圆通无碍,屡起大恙沉疴。临终前仍在诊病,为患者按脉时辞世。
杨博良一生,淡泊荣华,慈惠众生,无论贵贱妇儿,普同一等,倾力救治。上至达官显贵,下逮走卒贩夫,远至宁沪皖浙,近及常郡乡邻,应诊者日不暇给。业医始终贯穿孟河心法,醇正尚和缓,平淡见神奇。用药绝大多数为平淡常用之品,剂量不重,参差配伍,多能药到病除,甚或起死回生。方药剂型多样,内服有汤液、丹、散、丸、膏、药酒。外用有洗方、搽方、搓方、熏方、嗅方、薄贴、掺药等。因病而定,极为丰富灵活。
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江苏丹阳人,是其出类拔萃的弟子,据颜老回忆,杨氏家宅宽阔,大门悬一匾,题曰“功同扁鹊”,意指妙手回春如神医扁鹊。大厅悬匾“广被太和”,此语出清吴金寿《三家医案合刻》,借指他的崇高医德感天动地、泽被天下。
据现存资料,可考的弟子有张元凯、张效良、谢绍安、许伯羲、颜正华、王益之、周少柏等23人,均为各地名医。擅医易气三法的武进名医张元凯,16岁拜杨博良为师,一生笔耕不辍, 65岁时和同仁花费五年时间编纂了216万字的《孟河四家医集》,80岁高龄又编撰了《医刍融新》和《邓星伯临证医集》(与邓学稼合编)。
杨博良当年诊病时,在家宅堂上当中置一八仙桌,他在桌后正坐,患者就诊于其右,学生侍诊于其对面及左下方,随录病案、药名。大桌正中端放一块一尺见方,一寸左右厚之古砚,古砚背面刻有“阅微草堂”字样,相传为一生嗜砚成癖的纪晓岚遗珍。杨博良在诊病时,不时在砚中舔墨润笔,书写或修改脉案方药。(单德成 江苏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下一篇: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源远流长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