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本草八千年 学术主张与影响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是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学者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为浙派中医的一大分支。
浙江本草八千年
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千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绳纹小陶釜,此陶釜被考古界人士确定是煎药罐,成为浙江中医使用药材及煎药的有力物证。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为桐君,桐君是黄帝时期人,是中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结庐炼丹于桐庐市桐君山,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 桐君山被称之为“药祖圣地”。春秋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商品学专著,记载中药93种。东汉上虞人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中国早期炼丹术的代表作,魏伯阳也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最早的制药化学家。学派代表人物及著作还有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宋代陈师文著《(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元朝吴瑞著《日用本草》、朱震亨著《本草衍义补遗》。明代卢和著《食物本草》。清代张志聪著《本草崇原》、吴仪洛著《本草从新》、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及近代何廉臣著《实验药物学》、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辨》等。据初步统计历代浙江本草学派著书约一百七十余部。
学术主张与影响
质疑辨异,开创新说 本草学派学者,他们善于独立思考,质疑辨异,开创新说。唐代的陈藏器首创“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理论,至今仍广为中医界应用。如秋石制备方法,最早见于宋代钱塘人沈括与人合编的《苏沈良方》。英国学者李约瑟将 “秋石”列为中国古代科技的二十六项发明之一。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指出:“如石斛一也,今产霍山者形小而味甘;白术一也,今出于潜者则根斑而力大。此皆近所变产”“台术以及各处种术,皆于术所种而变者,”这一论点提出,说明赵学敏是较早观察并提出物种会发生演变的。此论出于1765年,比达尔文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要早94年。
以实为宗,经世致用 浙派本草学者学术上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的新学风。用药著书,以临床应用为主。明代倪洙谟著《本草汇言》系汇集各地名医的用药经验,对临床用药很有参考价值。清代吴仪洛认为,以前的医家对药物主治统言为主,析言较少,不切实用,如治痰之药,诸书只以除痰概之。其在《本草从新》中指出半夏除湿化痰,为治湿痰之主药。贝母可润燥化痰,用治燥痰。白附子祛风为治风痰之药。这些内容至今还在指导着临床应用。近代张山雷著《本草正义》重视实效,对路旁山涧的野草树皮,张氏亦将它们视作珍品。如乡野生长极多的天名精,能消痰解毒,消热降火,开结利窍,为微贱药中极有灵验者,张氏都加以推介。说明其注重临床,学以致用。
注重传承,尊经重典 浙派本草学者注重中医传承,提倡“尊经重典”,钱塘人卢复经十四年的研究,最后辑成《神农本草经》,为现存之最早《神农本草经》辑本。清代张志聪认为唐以前的一些著名方书中的方,才真正是按《神农本草经》主治用药的,因此,张氏往往结合古方配伍来讲求药性理论。清朝晚期 “尊经”派学者山阴人周岩,著《本草思辨录》一书,他认为中医的弊端,不在守旧而在弃旧,力倡深入研究中医经典及中医基本理论。他认为“辨本草者,医学之始基”,提出必须以经为始,博思明辨。
因地制宜,药用鲜清 浙派本草学者非常注重因地制宜,他们根据浙江多山林,多水湿,多炎热的地理特点,喜选用质地轻清的芳香药、鲜草品、生品、露剂及药汁治病。他们认为寒凉性药鲜品较干品偏凉偏润;辛香气味药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药汁鲜纯润燥之性强于干品又不滋腻;药露乃物质之精华,吸收见效快。清鲜药轻可去实,可达三两拨千斤之效。如明代张景岳治一切劳瘵痰嗽。用鲜竹衣、鲜竹沥、鲜竹叶等煎服。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鲜草品、生品、制露及药汁最盛,全书共列姜露、枇杷叶露等22味药露。并列有芦根汁、藕汁等七十多味药汁。临床运用清鲜药这一特色至今还仍被浙派中医的医者传承着。
浙江地区历代本草名人辈出,著述汗牛充栋,并逐渐形成具有创新、致用、尊经、药鲜等自身学术思想特色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在中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捷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