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夫妻的养生奥秘
今年10月21日,中国老年学学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揭榜仪式在北京召开,来自河南、海南、安徽、甘肃和四川等地的十对长寿夫妻分享了平凡却又值得细细品味的长寿经验,相比于百岁的个人,百岁的夫妻似乎更让人好奇,那么,这些长寿夫妻的养生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少食多餐 不怕吃亏
住在河南省禹州市的平木虎和张新妞夫妇年龄总和215岁。夫妻携手近90载,恩爱如初。夫妻俩一直务农,只吃自家种的菜,食肉不多;少食多餐,待人宽厚,不怕吃亏。
【专家点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倪正主任医师介绍说,少食多餐的确有益老人长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饭吃较多,易引起消化不良,给肠胃带来负担,更谈不上营养的吸收了。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养分不足,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需求,容易出现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比如,老年人一般习惯早睡早起,所以一般可以7点用早餐、11点用午餐、下午3点和7点再用两次餐。不怕吃亏也很有益健康,因为这样的人不爱计较,心胸开阔,自然较少出现七情致病的现象。
儿孙孝顺 不喝凉水
住在河南省封丘县的李清宪和郭秀荣夫妇年龄总和212岁。夫妻俩生育儿女9人,如今五世同堂,子孙共计120多口,儿孙孝顺。夫妻二人常吃粗粮,不喝凉水。
【专家点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有儿孙孝顺的老人生活起居也相对更温暖和安全一些,自然会为长寿加分。老年人脾胃虚弱,经常喝凉水会刺激肠胃,不利健康。患有心脑血管病、血黏滞度高的中老年人,半夜喝点水可有效防止心血管病发生,预防中风,但一定不要喝凉水。早晨,我们的阳气开始生发,到了中午时最旺,晚上阳气又收藏在体内。起夜时一般都是深夜甚至凌晨,此时如果喝的是凉水,会影响第二天阳气的生发。所以夜间喝水切忌喝凉水。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是随着每天不同的时辰变化的。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人的体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是不同的,夜间体温一般较低,起夜之后喝凉水不利于气血循环,尤其是有心脏病和胃肠疾病的人群,起夜之后更不能喝凉水,否则容易诱发疾病。如果起夜后口渴,可以适当喝些温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血管疾病,而且不容易刺激肠胃和心血管。此外,夜晚口腔细菌也会慢慢繁殖。研究发现,牙齿进行新陈代谢的最佳温度为35℃,所以喝水前应该先用温开水漱漱口。
玉米糊糊 吃八分饱
住在河南省淮阳县的高德贤和曹虎英夫妇年龄总和212岁。夫妻俩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老两口相互关爱,平日喜欢唠唠家常。爱吃面食,吃自种蔬菜,喝玉米糊糊,每顿八分饱。
【专家点评】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介绍说,吃八分饱有利健康这个观念很多人都认可。那么,玉米糊糊为什么会成为长寿糊呢?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有开胃、健脾、除湿、利尿等作用。中老年人多吃玉米有很多的好处,由于玉米属于杂粮,做成糊糊更有利于吸收。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玉米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好处。玉米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磷、镁、钾、锌等有益元素。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黄斑性病变。因此玉米可说是抗眼睛老化的极佳补充食物。
米醋配饭 天天红薯
住在海南省万宁市的吴廷亿和梁金容夫妇年龄总和210岁。夫妻俩喜欢吃米醋配米饭,每天都吃红薯;爱干农活,从不闲着;感情和谐,喜爱聊天。
【专家点评】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执行主席夏登杰教授介绍说,米醋中所含的丰富有机酸可以促进人体内糖的代谢并使肌肉中的疲劳物质乳酸和丙酮等被分解从而消除疲劳。米醋有软化血管,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还记载了其能“下气消食”、“少饮和血行气”等功效。但是,胃溃疡和胃酸过多患者不宜常吃和多吃米醋,否则会腐蚀胃粘膜而加重胃溃疡。此外,米醋本身有丰富的有机酸,能促进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加大胃酸的消化作用,所以胃酸多、有胃溃疡的老年朋友最好不要多吃或者不吃。红薯是淀粉类主食中唯一含有维生素C的薯类食物,有助于抗氧化防衰老。红薯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绿原酸,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防止雀斑和老年斑的出现,延缓细胞衰老。另外,红薯的钾含量比苹果橘子都高,而高钾低钠能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有利于预防和缓解高血压,是老年人的长寿食物。
练习书法 乐于助人
下一篇:百岁寿星 洋葱 童心未泯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