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

中医学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针灸尤为如此[1-2]。国内学者对于针灸治疗的疾病种类进行了文献研究[3-4],但是国外针灸病例的分析研究为数不多[5]。笔者通过整理统计澳大利亚一所中医门诊6年共757例的初诊病例,归纳总结中医门诊中就诊人群的状况,使用针灸的疾病种类及患者选择针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原因,并了解针灸在国外的使用情况,以期为国内外中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扩大中医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中医药针灸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6个年度的门诊初诊病例,共计757例。男278例(36.72%),女479例(63.28%),男女比例为58.0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88岁,平均(39.72±14.76)岁。

2

研究方法

编制统计表

参照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含门诊和病房)多年收治的病种情况,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6]第9版所列病种类别,对各初诊病例的第一诊断结果进行归纳分类,按病种分为疼痛科、神经心理科、消化科、呼吸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骨科、内分泌科10科,按年度编制成《澳大利亚中医门诊2009—2014年各年度收治病种病例数目统计表》。

病例纳入标准

以针灸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初诊病例,即之前从未来该中医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其病例可纳入。

病例排除标准

采用中药治疗的初诊病例;中药及针灸治疗的复诊病例。

统计学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时登记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主诉、诊断等,采用手工统计与计算的方法,结合Excel表格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     果 

1

年份分布

2009年患者81例,2010年95例,2011年111例,2012年124例,2013年148例,2014年198例;平均每年中医诊所收治并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约126例。(见图1)

2

年龄分布

17岁以下(包括17岁)患者38例,占5.02%;18~39岁患者182例,占24.04%;40~59岁患者269例,占35.54%;60~74岁患者176例,占23.25%;75岁以上患者92例,占12.15%。(见图2)

3

病种科别分布

2.3  病种科别分布  2009—2014年中医诊所收治各科病种病例统计,6年中各科病例数总计为:疼痛科(躯体痛证)448例,神经心理科82例,消化科33例,呼吸科22例,妇科61例,男科9例,五官科34例,皮肤科33例,骨科18例,内分泌科17例。(见图3)

4

门诊常见病种统计

将澳大利亚中医诊所6年间合计757例初诊并采取针灸治疗的患者,按6大主要科别中所属病例数排名前3位的疾病由多到少排列。(见表1)

表1  门诊患者6大科别病种统计 (例)

排名

疼痛科

消化科

神经心理科

妇科

皮肤科

五官科

1

颈肩疾病

胃病

焦虑状态

不孕症

皮疹

鼻炎

128

21

21

25

16

17

2

腰背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

月经不调

痤疮

耳鸣

121

6

18

16

10

6

3

四肢痛症

便秘

抑郁症

更年期综合征

皮肤干燥

咽炎

91

3

17

10

5

2

3分     析 

由统计结果可知,6年间澳大利亚中医诊所的针灸初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态势平稳。2014年初诊量较2009年相比,增长了约1.4倍。此外,2012—2014年病例数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9—2011年,其中2013年同比增长19.35%,2014年较前1年增长了33.78%。各年龄段中,40~59岁患者数量最多,其病例数超过病例总数的1/3(35.54%),排名第2位的是在18~39岁之间的患者(24.04%),60~74岁的病例数位居第3(23.25%)。各年龄段中就诊患者数量进行χ2检验,除18~39岁与60~74岁年龄段P>0.05,其余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图3可知,病种科别方面,疼痛科病症占病种分布比例最多(59.18%),其次为神经心理科(10.83%)和妇科(8.06%),且每年疼痛病证数量最多,说明躯体疼痛病证是初诊患者选择针灸治疗的主要病种。除了以上3个科别,内科(呼吸、消化、内分泌)、皮肤科、五官科及男科相关疾病,针灸均有所涉及。排名前3位的疾病中,颈肩痛证、胃病、焦虑状态、不孕症、皮疹、鼻炎为6大科别排名首位的病种,其中颈肩疾病病例数最多(1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