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伪养生造假
然而,科学永远是把双刃剑,无论何时总是利弊兼有。时下,微信已经成为制造谣言、传播谣言和引发社会公共危机的策源地。特别是在有关养生保健的微信中,健康谣言内容满天飞,伪养生遍地丛生,四处传播、扩散、蔓延,严重扰乱了视听,给大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误导。弄得不明事理的广大群众,不知所云,不知所措,不知听谁的好,不知从何下手,其中一些上当受骗者,甚至健康被损害。对此,人们应高度警惕,并进行仔细甄别,以防被忽悠和误导。
微信的伪养生造假,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随意杜撰。这种微信往往投其所好,利用人们追求健康和长寿的心理,毫无任何科学依据可言,微信作者不进行丝毫科学探究,胡编乱造一通。
其二,东拼西凑。这种微信是将不同来源的养生保健信息,不论正确与否,随意组合,最后形成一个大拼盘。
其三,断章取义。微信作者是从一个或多个相类似信息中,有目的地进行选摘,编造出一个为其所用信息的微信。
其四,标题行骗。这是“标题党”的常见行为,即利用标题吸引人的特点,制造假标题,把人们吸引到或是随意杜撰,或是东拼西凑的内容中去。
养生知识和方法的普及是科学普及的一部分,应当是科学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普文章应体现出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通俗性,当然,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还要讲求时效性和实用性。不过,无论怎样都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也就是说,不管微信的文字多么优美,内容多么动听,都不能背离科学的轨道,如果失去了科学性,科普就失去了灵魂,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尤其是养生科普,若在科学性上出了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人的养生事关重大,来不得半点含糊。
那么,人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渠道去获取准确的养生保健信息呢?笔者认为,一是看正规出版的科普图书;二是看正规出版的权威养生杂志,如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中医健康养生》;三是选择权威主流媒体及其微信公众号;四是上网选择官方网站,尤其是医药卫生行业权威部门主办的网站,而对一些来历不明的网站。特别是私人博客和微博要慎之又慎,因为这常常是微信中伪养生内容的来源。(宁蔚夏)
下一篇:脾虚自我判断与调养方法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