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医类卫技人员配备比例
随着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渐提升。2015年,宁波市社区、农村卫生机构中医药门诊服务人次占诊疗总量24.46%,比5年前的17.04%猛增7.42个百分点,其增幅在浙江地市级中领先。
宁波市基层中医药服务得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该市从“十二五”起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项目》。这一项目制定实施之前,2009年由宁波市分管市长担任调研课题负责人,开展了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对策研究。调查结果发现,由于市场化的经济利益导向,加上中医强调传承和实践,中医人才成长周期长,一般中医类毕业生往往要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才能成长,新招的中医专业毕业生不可能像西医那样能在医疗创收上“立竿见影”,因此,导致城乡基层卫生机构招聘中医类毕业生的情况不容乐观,中医药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现象突出。2008年,宁波全市143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西医师之比为1:10.8;平均1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才拥有1名中医。由于基层中医药人才严重缺乏,至2008年六年间全市社区、乡镇卫生机构设中医科的减少12.21%;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卫生站(室)减少了近20%。
调查表明,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关键要补齐中医药人才短板。2010年3月,宁波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把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宁波制定实施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项目》明确: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点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在人才,中医药优势的实现靠人才,要把补齐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的短板,放在事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宁波的做法主要有:
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 为健全中医药发展的人才应用平台,宁波分为两步走:首先,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设备,能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并创造条件开展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第二步,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平台基础升级。2014年起,创新开展街道、乡镇卫生机构相对独立的中医药诊疗场所规范化建设,至今,宁波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4%的乡镇院建成了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较浓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其中部分已达到星级中医药门诊(馆)建设标准。
新增中医药人才成长补助项目 宁波从尊重中医药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出发,2011年起,对新招本科及以上中医药毕业生的中医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由同级财政安排人才成长全额资助,此项“人头费”连续资助3年,主要用于上述毕业生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的强化培训。这一举措,调动了基层卫生机构招聘录用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的积极性,更好解决了中医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不断壮大基层中医药队伍提供了政策保障。此外,宁波各县(市、区)设立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和引进专项资助,实施人才跨越式发展计划。
提高中医类卫技人员配备比例 宁波市规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新录用临床类卫技人员中,要增加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卫技人员的录用比例,使基层卫生机构的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该市镇海区通过扩招中医药毕业生和多种形式培训,促使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卫技人员3年来翻一番,社区中医药服务“杂牌队伍”已被“正规军”替代。北仑区推出“中医人才强区计划”后,乡镇、街道卫生机构配备中医类别医生占医生总数的比例,从原先不足10%提高到25%以上。
创新中医药人才资源下沉机制 宁波从市到县(市、区)、从县(市、区)到乡镇(街道),采取托管办医、医疗机构和科室一对一帮扶、城区中医专家定期或不定期下乡义诊带教等多种形式,力推中医药人才资源层层下沉。宁波所辖余姚市与辖区内10家乡镇(街道)卫生院共建“杏林医疗联合体”,其重头戏之一为培养壮大农村中医队伍,由中医院与联合体成员单位卫生院签约,中医院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为带教导师,卫生院各自确定中青年中医骨干为学员,一对一结成师徒关系,采取集中学习与在岗自学相结合,要求带教导师每周定期到相关卫生院坐诊,学员跟师习医;从师学员每周到带教导师单位随师抄方。这一“师带徒”培养周期为3年,结业后依据学员考绩对 师徒分别奖励。该市河姆渡镇卫生院一位中医师,虽为中医药大学毕业,但缺乏临床经验,原先每天门诊仅一二十号,经联合体组织“师带徒”学习3年后,该中医师业务技能大大提高,每天门诊增至100余人次。
下一篇:解决中医医疗中侵权问题的根本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