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俭:理验俱丰耀杏林

张西俭是首届全国名中医,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西俭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曾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急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市级、省级、部级中医药专业科研立项、成果鉴定项目查新审核专家。

他坚持辨证以脉诊优先,对一系列疾病脉诊特点有独到的认识,凭脉用药,形成了独特的“析脉气脉质、辨病机结构”临证思辨体系——

仁风德馨好口碑

好大夫上输入“张西俭”,满目都是关于他仁风德馨的好评,摘录三四:

“张医生对带状疱疹有独特疗效,今年4月,我吃了张医生开的10服药就好了。只花了300多元钱,感谢张医生! ”

“据说张医生70多岁了,看病很累,多保重身体,还要把您精湛的医技传给您的弟子啊!”

“张医生医术很好,脾气很直,女患者注意哟,不要在他面前说你们要减肥、怕长胖啊之类的话,要照他说的哟。张医生不会乱开药!”

而在重庆市中医院,提到张西俭,听到的也是赞誉之声:“张医生的医术很好,真能做到药到病除,之前我的家人在他那里治疗过皮肤病,吃了一阵中药就好了。”“张医生擅长疑难杂症,其多年积累的高超医术全力用于解除患者疾患,想患者之痛解患者之难,仁心仁术,从无商业杂念,我钦佩他。”

事实上,在5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张西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始终对病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的门诊一号难求,但他仍然确保对每个患者的接诊时间不少于10分钟,精心诊察,耐心倾听,不厌其烦地交待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深受病人爱戴。

张西俭1944年5月生于上海市崇明县,1962年,张西俭中学毕业后便投身杏林学海,深读中医理论,钻研中医技术。1968年,他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毕业,又于1981年从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班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他先后在冶金部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原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从事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1987年至2004年主持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中医信息(文献)研究室工作,1998年作为创始人创建“重庆市中医药信息中心”。2004年退休返聘后,张西俭继续坚持门诊,年门诊量万余人次,可谓是“老而弥坚”。退休10多年来,他一如继往地忙碌着,从问诊开方到学术研究,再到带徒授业,一样都不落下。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医领域很特别,从事中医工作越老经验越丰富。我希望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从医经验与人共享,充分应用到临床上,救治更多的患者。”

学以致用重脉诊

从医50多年来,张西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注重发挥中医特色,精于平脉辨证,临床思路细腻活跃,擅长治疗发热、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及月经不调等病症。对重危疑难病症精于观察分析,投治准确,屡获治愈、缓解或改善,其治愈过的病人数不胜数,收到的锦旗更是不计其数。他之所以能拥有如此精湛的医术,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皆要归功于其好学不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张西俭从医的显著特征是:尊崇经典,学以致用,重视临床实践。他坚持辨证以脉诊优先,临证强调首先以“举、按、寻、推、滚”五法切脉,以脉气脉质为纲、“脉象十要素”为目变化分析患者阴阳、气机气化与正邪三维动态分布,进而结合其余三诊推演个体化的病机结构,极大完善了中医脉诊与病机学内容,开辟了脉诊-辨证-用药的理性中医临证模式。他对一系列疾病脉诊特点有独到的认识,发现“上倾脉,台阶脉,峰形脉,梭形脉”和“郁脉,糊脉,满脉,亢脉,劲脉,坚脉”“气点,气团”等脉势脉形,并以此统携高血压病、肺纤维化、肿瘤、免疫异常性皮肤病等临床擅治病种的病机特点,凭脉用药,创制“祛痰攻毒汤”“心络血痹汤”“凉血解毒汤”“柴胡清瘀汤”,疗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