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氏医派的形成和传承脉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绪银 路喜善

  以国医大师路志正为代表性传承人的路氏医派是近百年来著名的中医学术流派,其诞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发扬于北京市,传播于海外。

  起源于河间学派、易水学派诞生地

  路氏医派产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滹沱河南岸北洼村。这里自隋以来就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这为新理论新思想的创立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促进了中医学派的产生。

  中医药理论体系虽建立于秦汉时,但自晋至宋,一直偏重于经验方药的收集应用,忽略了理论研究。金元时期,因社会动荡,民流离失所,饥饱失时,瘟疫频发,既往的医学经验和理论已不能较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迫使医家进行医学创新,诞生了著名的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开创了中医药学发展的新局面。

  河间学派鼻祖刘完素(约1110~1200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故后世称刘河间,后人统编有“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师从刘完素者甚多。攻下派的张从正(约1156~1228年),宗刘完素。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1131~1234年),在《黄帝内经》脏腑理论的启示下,结合临床经验,著《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总结了脏腑寒热虚实病机及辨证论治规律。金代李杲(晚号东垣老人),师从张元素,创制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名方,后世称为补土学派代表。罗天益,师从李东垣,尽得其术,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和李杲甘温除热的观点。

  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诸家,师承授受,形成了易水学派,对明代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后,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在继承张元素、李东垣学说的基础上,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以先天阴阳水火为核心的肾命理论,后世称为温补学派。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南传后得以发扬。婺州义乌的朱丹溪,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再传第子罗知悌,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后世称为“滋阴派”创始人。

  可见,金元时期,河北医家开创了学术争鸣、继承创新的中医药学发展的新局面,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河北形成了崇尚医学的风气。时至清末民国,战争频发,政权变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疾病丛生,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藁城路氏家族以儒入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因医术精湛,成为第一个调入卫生部的中医,他博采众家,继承创新,终成一代国医大师,师从者众,并形成了医学流派。

  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结合传承

  以国医大师路志正为代表性传承人的路氏医派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和师承教育进行传承。路氏医派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有路永修、路益修。

  路益修以儒入医,为当地名医,精通内、儿、针灸诸科。1934年,应乡邻要求,在村里创办河北中医专科学校,主讲《汤头歌诀》《药性四百味》等。一年后,山西盐城名医孟正已游学河北,孟氏经验丰富,于医理造诣尤深,治学严谨,在无极一带医名甚噪,被聘请教授专业课,学生二十余名。路益修的儿子路士农、侄儿路志正,同村路继勋、路继德皆在此学习,路士农后中断学业而赴延安参加革命。学校于1937年7月因日本侵华而停办,路益修便在藁城南董镇创办“施诊所”,与孟正已共同坐诊,免费为百姓看病。

  路氏医派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路志正(1920-),受家境熏陶,幼年即酷爱医学。弱龄之时,随父路永修习《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1934年入路益修的河北中医专科学校学医,兼读四子之书。后拜孟正已为师,研习《素问》《灵枢经》《图注难经脉诀》《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备要》等,随陈宣泽习《论语》《孟子》《周易》《古文观止》等,随王步举研习《灵枢》《甲乙经》《针灸大成》等。1939年,独立应诊。凡日间疑似难辨、立法处方无把握者,则于晚间研读有关书籍,如喻嘉言《寓意草》《章楠治案》《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以提高辨证分析能力,从前人验案中得到启发。1952年8月调卫生部医政局医政处中医科工作,1953年参与创办《北京中医》(后更名《中医杂志》),同年被中华医学会聘为“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54年11月入卫生部中医司技术指导科工作,同年参与筹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1960年,参加支援包钢医疗工作,与名中医余无言在包头主办西医学习中医班和带徒,培养人才30余名。一年后回卫生部中医司工作,1973年调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81年参加广安门医院内科研究室的创办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从事痹证的科研和医疗工作。先后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副理事长、顾问,《北京中医》《中医杂志》编辑,北京老年康复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伦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评审委员会顾问等。路志正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