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中医医院带来了什么

刘婕:互联网推动医院医疗质量提升

 

我经常把医院信息化建设比作马车,如果说信息化建设不好,医院前进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反之如果信息化规划得好则可以很好地引领医院往前发展,所以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总体规划,分布有序实施。

 

信息化促进医疗品质的提升,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优化服务流程。第二,提高医疗安全以及质量控制。第三,精细化管理。我们从去年进行了大量梳理,比如收费挂号不是一体,怎样把它整合,使得流程优化,每个流程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哪些可以线上,哪些可以线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比如过去患者取中药需要大约3~5个小时,现在已经缩短到38分钟,取西药和中成药已经可以实现病人交费后,走到药房门口药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都是我们通过优化流程完成的工作。

 

另外,“危急安全”永远是医院的主题,我们认真梳理所有的危急值,原来要打开电脑处理 ,有些现在我们改为把危急信息发到手机上,有没有处理直接可以提示到位,包括门诊,危急值是直接发送到医生手机上,这样让医生告诉每个病人哪个指标高了,需不需要给他沟通,从而提升品质。从 截至2015年10月的数据看,很多医院门诊量都在下降,西苑医院在周围居民量少的情况下门诊量反而还在上升,这背后靠的就是我们通过不停地提高服务品质和医疗品质,吸引其他区域的病人到这里来就诊。所以现代化移动终端手机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

 

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品质,就是要全员可以追溯,员工追踪、可切实操作、可个体纠错,在信息系统里做大量工作。现在去医院看病也好、挂号也好,线上线下O2O资源已经非常活跃了,现在主要是通过无限和二维码,还有GPS、支付、安装等等,把它形成了一个平台,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比如说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的工具,因为非常方便,随时带在身上,也许以后去医院看病不用带着病历本,带着手机去就可以了,所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门诊病历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有效的质量控制,通过移动端优质护理可以让护理人员把有限的时间还给病人。我们在过去一年中上了非常全面的护理管理系统,病人从入院评估、到自动导出护理措施、再到临床护理、护理后评估、哪些需要健康教育等等,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管理。

 

目前,我们100%的就诊患者使用了京医通。微信平台也在使用支付宝,在北京市我们是用得最好的。如果医院一天的门诊量是8000人的话,大约有1500名病人使用支付宝付费。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全院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

 

当然,医院里面用互联网+考虑最重要的是病人的信息安全。我们相信把病人的信息搁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是最安全的,所以过去服务器是不允许跟外网接入,医院规定所有工作站不允许插U盘,但现在引入互联网+之后,这个围墙不得不用安全的方法把它打开,但首先的前提是保证安全。

 

我认为互联网给医院带来了很多变化。

 

第一,信息沟通及时、全面、准确。第二,管理服务更加智能化。每个患者的手机都是医院服务的窗口,还能减少医院的设备。第三,解决了“三长一短”(挂号、候诊、取药时间长,问诊时间短)问题。通过互联网实现分时段挂号后,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就诊,从服务角度上方便了病人。第四,最大的好处是医院运营宣传和推广上,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医院的服务范围,改变服务方式。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学习好、利用好。

 

老锦雄:首家互联网中医院实现智慧生活

 

现在医疗发展很快也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困难会制约中医院的发展。

 

几年前,我们佛山市中医院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医院的大堂收费排队情况很严重,每天就诊患者都会排起很长的长龙,大堂高峰人头攒动,尤其是中药房,取药大约需要2~3个小时,医院门口的交通也是患者人流量太大而频繁发生堵塞。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及时改变。因此,2014年开始,我们从互联网理念开始起步,7月8日,门诊移动支付项目成功上线,我院成为国内首家移动互联网中医院。该项目采用微信服务的创新模式,市民可通过中医院微信服务号获得多项便捷就诊特色服务,完成健康卡绑定、预约挂号、结算缴费、取药提醒、检验检查报告查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