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庸精选的穴敷疗法

穴敷疗法应用广泛,受到历代医家青睐。本篇是从李今庸先生书中精选的10种常见病的穴敷法,简单实用开思路,推荐收藏~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呃逆

处方:皂角末1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用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得嚏即止。此治突呃不止证。

处方:姜汁、蜂蜜各等量,丁香10g;

穴位:中脘、阴都;

方法:上三味,共捣如膏,取之敷于中脘、阴都穴。1日换药1次。此治久呃不止证。

泄泻

处方:丁香2g,肉桂1g;

穴位:神阙;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以水调和,做成黄豆大药丸,放在肚脐神阙穴上,外贴普通膏药固定。

便秘

处方:大黄末10g,芒硝40g;

穴位:脐部;

方法:上二味,用适量黄酒调和,涂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熨10分钟左右。

处方:白矾末20g;

穴位:脐部周围;

方法:上一味,先做一纸捻,围在脐周,将白矾末放于其中,用冷水慢慢淋湿白矾末。

处方:葱白(连须)10g,生姜10g,淡豆豉10g,食盐5g;

穴位:脐部;

方法:上四味,共捣烂如泥,制成饼状,烤热,趁热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失眠健忘

处方:吴茱萸9g,米醋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吴茱萸捣烂,用米醋调成糊状,敷贴双足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

处方:酸枣仁适量;

穴位:耳穴神门、皮质下、心、肾、脑点;

方法:用开水将酸枣仁浸泡去外皮,分成两半,以酸枣平面贴在直径约10mm的圆形胶布中心备用。选耳穴,每次1-2个,将药贴压于穴上,并按揉1-2分钟,每日数次按揉。3-5日换药一次,4次为1疗程。

头痛

处方:葱白、薄荷各等份;

穴位:太阳、眉心;

处方:用开水泡上药,后贴于双侧太阳穴及眉心处。此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处方:川芎、芒硝各1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每用时,以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患者鼻孔中。此治偏、正头痛。

痛经

处方:食盐(研末)300g,生姜120g,葱头1握;

穴位:阿是穴;

方法:上三味,先将姜、葱洗净,后共炒热,温熨腹部痛处阿是穴。

小儿泄泻

处方:五倍子、吴茱萸、公丁香、灵磁石、白芥子各等份,冰片或麝香少许;

穴位: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

配穴:吐乳加内关,发热加大椎,久泻加脾俞、肾俞、大肠俞;

方法:前五味,共研极细末,加冰片或麝香少许,用油膏调成黄豆大药丸。取药丸贴敷穴位,盖以伤湿膏。1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小儿积滞

处方:胡椒、公丁香;

穴位:肚脐;

方法:上二味,研细末,以水调和成饼,贴敷肚脐,24小时更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