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源远流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 王笑频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欧洲,涉及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总人口44亿人,占全球的63%。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源远流长
中医药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内容。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传入朝鲜、日本、韩国,并逐步影响到东南亚诸国。隋唐五代、宋元时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加强了中医药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随后,乳香、没药、血竭等阿拉伯地区传统药物也随丝绸之路交流传入中国,我国的炼丹术、脉学、本草等陆续传入欧洲国家。
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医药及本国传统医学高度重视,立法及监管日趋完善。例如,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东亚国家均对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大多数国家把传统医学纳入医疗卫生体系,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享有相同的地位,互为补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民众基础,大多数国家已对传统医学或中医学进行立法,且当地传统医药资源丰富;在南亚地区,印度、尼泊尔等国大多拥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且设立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由于饮食结构的原因,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骨质增生等病症在中亚国家居民当中比较普遍,而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见效快、疗效好且价格低廉,因此被受中亚居民青睐。
在欧洲地区,传统医学市场巨大,据统计,现有60%以上的欧洲人使用传统药品,欧洲占全世界草药市场份额的44.5%。
迄今为止,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署了8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开展“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
近年来,中医药海外发展也迎来历史机遇期,国家领导人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数次见证中医药合作协议签署。推动与沿线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医药具有强烈需求,仅在2011~2014年间,就有俄罗斯、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澳大利亚、巴林、卡塔尔、乌克兰、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30多个国家,提出与我国一起在海外建设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疗合作。
2015年,中国中药出口37.7亿美元,环顾全球,承认中药药品身份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市场对中药的需求增长较快,存在巨大发展潜力。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药类产品出口最多的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占出口总额的40.50%,其中以日本最多,达到4.4亿美元,出口产品主要为提取物和中药材及饮片。其次为东南亚地区。往中亚地区的出口额最少,仅160.28万美元,占0.10%。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将发布
今年年底之前,将出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该《规划》将本着政策沟通、资源互通、贸易畅通、科技联通、民心相通的原则,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为与沿线国家合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依托中医药优势,为沿线民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与沿线共建共享中医药资源;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研究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在沿线推广使用;开展中医药公共外交,传播中医药文化,加强沿线各国人文、教育领域合作。
《规划》将确定的重点项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以中医药疗效为引领,促进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医疗卫生体系;依托国内各类中医药机构,开展外向型能力提升建设,形成与海外中心“内外联动”的示范效应;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体系,在中医、草药、中药材、中药产品、中医药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举办大型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宣传活动,为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发挥港澳优势,参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利共赢,为港澳繁荣稳定服务。
下一篇:老人养生少怒为本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