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吴滨江先生早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习,后游学日本、匈牙利、奥地利等国,1998年移民加拿大,之后长期工作在中医药临床与教学第一线,并经常在世界各地讲学,对世界中医药的发展情况了然于胸,对国际中医药的发展不平衡和多元性有切肤体会。本文作者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深入思考中医针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从十个方面阐述了针灸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编者
针灸走出国门已有近半个世纪,以针灸为先导的中医药现已遍及世界各地,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中医药针灸文化输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陆续对针灸(中医)立法,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国家确立针灸(中医)的合法地位,中医针灸国际化已成为本世纪发展的大趋势。如何整合国际中医针灸的力量,共同迎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中医针灸同仁们应当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战略课题。
1、立法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几个历史阶段,争取到所在国的立法是本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移民国家率先对中医针灸立法,且未来世界各国将会陆续对中医针灸立法。
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例,加拿大为联邦制国家,根据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与各省各自拥有一定权限,中医针灸立法由各省自行决定,立法权在省议会,中药的立法权则隶属联邦政府。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针灸界从1974年开始求法,至2006年12月省议会立法通过,其间历经了30多年的时间,而立法的过渡建制期至注册执法期仍需10余年的努力。可见,从求法、立法到注册和执法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可以预测,本世纪上、中叶,世界各国都将处在努力求法、立法、注册、执法之中,其进展会受到所在国执业人员的素质、中医针灸的普及、政府和政党的重视与否、国际大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将呈现不同程度发展的局面。“求法-立法-执法”是一条漫长的艰难之路,需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总而言之,中医(针灸)立法是本世纪中医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医理论、临床、剂型改革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理论、临床、剂型等改革将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1)中医理论改革 “舌淡红、苔薄白”是以中国黄种人为参照系的正常人舌诊,而黑色人种正常舌是粉红色。如何确定不同人种(舌)诊断的正常值参照系等类似问题,是中医理论今后需研究的诸多新课题之一。
(2)中医临床改革 在中国针灸治疗多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已成常规;而在国外,因时间和经济等原因,许多患者每周只能治疗2-3次,甚或1次。那么,针灸如何确定治疗频次及持续时间,如何维持“针效”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如何用耳针、皮内针等补充治疗,亦是临床需要研究的课题。
(3)中药剂型改革 中国文化的背景及习惯,使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树叶、虫草、矿石可以入药,也习惯于喝汤药。而中药输出到国外后,遇到异族文化和饮食习惯差异的冲突,多数国外患者如目睹这些草根、树皮、昆虫、矿石等中药后,很难接受和下咽。另外,煎煮中药的过程中所散发出的药味,也易招致家属和周围人群的投诉。因此,中药剂型的改革也是解决中药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免煎浓缩粉剂是中药剂型改革的良好尝试。
(待续)
作者简介
吴滨江 男,医学博士,加拿大注册中医师、教授、主任医师,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大成国医堂”国际连锁公司总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团执行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行委员,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嫡传弟子,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01年受聘为中国河南中医学院和中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著有《吴氏头部推拿疗法》、《针灸大成校释》,独创的吴氏头部推拿疗法,在海外已渐成学派。
上一篇:白牛胆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周岁宝宝适当吃“硬”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