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思维 破解中医师基层

5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安徽省副省长刘莉陪同下前往安徽省中医院调研指导工作。调研中,王国强强调,在中医临床和研究中要坚持中医思维,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王国强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该院小儿推拿科、内分泌科、徐经世国医大师工作室和新安医学郑氏喉科工作室。在听取医院专题工作汇报后,他指出,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在重点病种研究、中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

王国强对安徽省中医药事业下一步发展提出了5点希望:一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学习五大理念过程中,结合中医药工作实际提出了“继承创新,统筹协调,生态绿色,包容开放,人民共享”5方面要求。要把对五种理念的认识,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对中医药工作的要求结合起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院来说,就是提高疗效,在防治重大疾病、新发传染病、慢性病中发挥更大作用,让老百姓享受到中医的好处。二是创新要出成果。三甲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应该解决二级医院、基层医院和西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病的研究来探索重大疾病中医治疗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最后更多的病都能用这个方法解决,临床研究基地的示范性作用才能体现。三要探索中医药服务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将“病人围着科室转”转变为“科室围着病人转”,运用综合疗法,实行一体化诊疗。要努力探索防治结合,探索中医病种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坚持中医思维,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服务科技含量。四要培养新人才。一定要培养领军人才、学科人才,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的作用,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把人才培养始终作为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形成“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善思辨、有悟性、医德好”的良好风气。五要弘扬新文化。文化是中医的根和魂,要把大医精诚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模式、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服务之中,文化如何渗透和体现需要探索。

王国强强调,要有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把握好、利用好中医药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做好、做强、做大,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

刘莉在主持调研汇报会并指出,王国强副主任的讲话对安徽中医药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在福建省尤溪县医院,新一年的医生招聘正在进行中。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临床西医学专业,几位中医类别的毕业生也进入了最终面试阶段。

据福建中医药大学统计,该校201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这些变化都源于2014年6月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出台的《福建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范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该规定进一步规范和明晰了中医类医师的执业范围,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招聘和使用,推进了中医药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招生和就业率的提升,引导中医类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执业。

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获充实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临床专业分科认定一直是困扰中医类医师的重要问题,也曾多次成为全国两会讨论的热点问题。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阮诗玮认为,中医类医师执业范围问题严重妨碍了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甚至影响到医疗事故鉴定和法律责任的认定。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专业人才“求贤若渴”,却对招聘和使用中医类毕业生心存顾虑。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福建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范围暂行规定》应运而生。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的解读,《暂行规定》是对《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和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发〈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补充,是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范围的细化和内涵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