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傅抓药不一般
30多年前的某日,我第一次走进中医诊室。清晰地记着,当时给我看病的那位老中医慈祥和蔼,戴眼镜,留胡须。我端坐在老中医面前,他问了我的症状,之后让我先后把左手右手放在一个小枕头上,诊了脉,又看了我的舌头,略为思量之后,援笔开了处方。
那一次,还有后来好多年的好多次,我拿着中医大夫开的药方去药店抓药。中药店里,药气氤氲,药味弥漫。一排排木质的橱柜齐整排列,药柜上嵌有一个个小抽屉,小抽屉里又隔出几个独立的区域,用来放置药材。每一个小抽屉的正面都贴着白底黑字的纸签,上面用小楷书写着中药名称。司药拿着我的处方,拨弄着算盘十分熟练地划价。抓药工作流程十分标准化:依照方剂的数量,先在最底下铺一块大一些的硬纸板或胶皮,再把包装药物的纸张放在上面。然后看着处方,拿起戥子,挑兵选将似的走向药柜,将大夫开列的药物一一捉拿归“案”……
师傅抓药,仿佛是一场高水平的才艺表演,功夫绝对不一般,至今令人难忘。
找得快捷。药店里,药柜密集排列,几百味中药材汇聚于此,分别放置,令人眼花缭乱。置身于药海之中,师傅寻找起各种药物来如数家珍,毫不费力,径直前往,绝无方向性错误和失手之处,实在佩服师傅超强的记忆力!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师傅平日里勤学苦练,长久积累,熟能生巧。后来,自己学了一点中医药知识,做了初步探究,知道了中药店里的药材大体上是按照药物功效排列的,如:解表药、祛风湿药、清热药、泻下药、消导药、利水药、理气药、活血祛瘀药、补养药、收涩药、芳香开窍药、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安神药等几大类别放置的,然后再分成小类,如:补养药中又分滋阴药、壮阳药等;也有按照方剂组成排列的;还有按照药物的五行属性摆放的,如:治疗脾胃疾病的药品属土,一般摆放在东北面、西南面和中间,治疗肝胆疾病的药品属木,一般摆放在东面、东南面和北面。总之,是有规律可循的。凡事掌握了规律,做起来就能够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科学分类相当于路线图,好比是指南针。中药的科学分类,后人受益良多,李时珍居功至伟。
称得准确。大夫开出的药量或几钱或几克,各有不同。师傅用手抓药,犹如施了魔法一般,一抓一个准,几乎分毫不差。手头好像有准星,戥子只是做验证。本领如此过硬,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源于心里有杆秤,源于眼里有分量。充分体现了我国由来已久的“工匠精神”及其“工匠技艺”。
分得均匀。师傅手执戥子,将一味药的总量匀成每一剂药里所需的等分,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每一味药在师傅的精心调遣下,各得其所,各归其位,恰到好处。有时候,再用手稍加增减就更加精准了。
做得细致。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师傅会用药碾子把药弄碎;或用一块洁净的药用纱布单独把药包起来,并专门叮嘱患者“先煎”或者“后下”。从而便于药物充分煎煮,增加药效,彰显仁义慈爱入细微处。药抓齐了以后,师傅还要拿着方子仔细核对药物,防止出现差错。
包得严实。药全部抓齐了之后,乍看好大的一堆,有时候禁不住心生疑问:咋能包得住呢?但是,这些草草棍棍、石石块块在师傅手里没有“越雷池”的,也无“抛头露面”的,而是规规矩矩、服服帖帖地待在包装纸里。包装式样有:方包、虎头包。师傅从柜台边的一卷绳中抽出绳头,采用十字包扎法,将每一副中药捆绑得严严实实。最后,再将若干副包装好的中药摞在一起扎紧,最上面留出一个活扣。一来便于解开,二来图个吉利。
好得利落。回到家中,我把药倒进砂锅里用炉火煎煮。汤汁“咕嘟咕嘟”作响,药气扶扶摇摇升腾,药力一点一点积蓄。一剂药分早晚两次服用,药灌满肠,生冷全忌。一剂又一剂……柳暗花明,疾病痊愈,频添精气神。
“术”体现“道”,凝结着文化。抓药过程,充满了中医情怀和中医思维。(李金钢 西安工业大学)
上一篇:接受新事物老人不固执
下一篇:骂丑妻属家庭暴力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