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刘氏伤寒学派”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治伤寒,用经方,妙用药,精临证。经典是中医的灵魂,临床为中医的根本。
•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具有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
•善用经方,不弃时方,古今接轨,经时结合,创制新方,临床擅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肾病等。
•致力于燕京医学的发掘整理与传承发扬,教学、科研、临床齐头并进。
•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自觉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是以研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题,尤其以继承发扬伤寒泰斗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为特点的中医学术流派。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燕京刘氏伤寒学派” 具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鲜明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卓著,善用经方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受到医界同仁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历史沿革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之源为民国名医王志远、谢泗泉二位先生。其中,王志远是民国时期辽宁营口市一位颇具声望的名医,在营口市开设“德育堂”,招收学徒,培养中医人才。而谢泗泉先生则是引领刘渡舟走进中医殿堂的另外一位启蒙老师,谢泗泉高风亮节,知识渊博,除精通医学外,又善于书画诗文,是当时辽宁乃至东北的著名人士,当时他在辽宁大连市开设“寿民药房”,声震远近。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的创始人是刘渡舟,其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渡舟在少时由王志远开蒙,更在名医谢泗泉处深造,谢泗泉将其毕生之学倾囊相授,而且为其选择了研习伤寒,法宗仲景的道路。刘渡舟数十年焚膏继晷,刻苦钻研奋斗,在研习伤寒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方证相对论”“古今接轨论”“火证论” “水证论”等学术观点;总结出活用经方“泻心剂”“柴胡剂”“苓桂剂”“四逆剂”“麻黄剂”等临床运用的法则与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法于仲景,又别于仲景,合于古法又适于今用的柴胡解毒汤、柴胡鳖甲汤、柴胡活络汤、三草降压汤、荆防肾炎汤等诸多新方。刘渡舟的学术经验博大精深,他呕心沥血,将经验传于弟子、验于临床,逐步享誉全国,名扬海外,为“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的形成、壮大与迅速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该派的开源之人。
刘渡舟从事中医教育工作数十年,培养了大批各层次的中医人才,其中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多名,入室弟子数十名。刘渡舟的学术经验,先是经过傅士垣、聂惠民、郝万山、孙志洁等人在伤寒、金匮教研室的教学与临床中传承,继之再通过研究生教育以及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了裴永清、王庆国、高飞、傅延龄、李宇航、陈明、贾春华、刘宝华、刘燕华、刘秋华等,其中以王庆国、傅延龄、李宇航、陈明、贾春华等5位博士生导师为杰出代表。他们秉勤奋刻苦之德,从刘渡舟那里汲取营养,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承纳、吸取、运化、发展。现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金匮要略的学术带头人,在继承刘渡舟学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仲景学术思想和经方运用深入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确立了在全国仲景学界的领头地位。百川派別,泽被万物,在学术队伍建设上,“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亦颇有成就,已经培养弟子及再传弟子300余人,从习者众,影响面广,成为全国仲景学术研究的一股主导力量。
传承发展特色
主流传承谱系清晰
“源”“流”“派”是构成中医学术流派的基础框架,又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以民国名医王志远、谢泗泉为源(第一代),遥承仲景,奠定基石;以刘渡舟为首(第二代),开门立派,启蒙授业;以王庆国、李宇航、傅延龄、陈明、贾春华等为代表(第三代),承前启后,道韵流长;以赵琰、王雪茜、钟相根、李成卫等为代表(第四代),兼收并蓄,发扬光大。“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传承谱系清晰,学术特色明显,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科研、学术、临床齐头并进,成为影响海内外各中医学派发展的典范。
学术特色明显
上一篇:白垩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这些坏习惯,让你的头发脱光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