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解剖列车》视为古典针灸经筋学说的现代版
•如果将《解剖列车》视为古典针灸经筋学说的现代版,针灸人能从中得到如下启示:在诊断上,可以借鉴其姿势评估、步态分析,做出更直观、客观的判断;治疗上可以突破经筋病“以痛为输”的针灸治疗,尤其是在姿势调整和动作训练辅导方面更有明显优势。
•《解剖列车》并不能提供解决针灸诊疗所有问题的思维导图。在临床诊疗中,应自觉地选择那些病因病机非常简明的伤科病症,尝试用针灸的方法去治疗,可以看清针灸诊疗理论的盲区,从而提高针灸诊疗的针对性以及疗效的确定性。
•有伤科知识与技术背景的人从事针灸专业定有不一样的诊疗思路与视野。如果有一天伤科针灸学在中国诞生,我相信它不仅可以改变针灸人的传统观念、推动《解剖列车》跑得更远,而且可以改变主流医学对人体构造的认识。
中国针灸经筋学说的现代版
也许是因为之前写过一本《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对于图形、标本设计与制作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打开这本《解剖列车》,首先让我震撼的是书中那一幅幅绝美插图射出的视觉冲击力。《解剖列车》之所以能在同类书中脱颖而出,迅速驶向世界,精心设计与精美呈现的插图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解剖学世界,肌肉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零件”研究的,而托马斯·W·迈尔斯(Thomas W·Mayers)借助肌筋膜的串连,将相关联的肌肉视为一个功能整体,提出了肌筋膜经线(Myofascial Meridians)的概念,形成了对人体解剖学框架的新认识。经作者分析确认的肌筋膜经线共有10条。
肌肉,作为人体结构的一个“零件”——车厢,数百年来已被无数解剖家无数遍地研究,而将一个个“车厢”连接成一个首尾相应的整体——“列车”,则需要创造性思维。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2006年在《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结束语中写下的一段话:
传统西医解剖学在对人体的实体结构进行数百年的分析研究之后,是不是到了研究各种结构间相互关系的时候了?早已习惯了孤立、静止研究“零件”的传统解剖学,如何迅速转变思路,完成一次大的变革……从古典中医解剖中获取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借鉴,以更快、更好地理清那些被系统研究过的各“零件”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以及详细的联系线路,最后再根据这些“线路图”,将这些“零件”组装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说开卷第一个印象是由于特殊的经历产生的对《解剖列车》的一种亲近感,那么这第二个感触则让我对该书的作者比别人更多了一分敬意,或者说与作者的心灵多了一份相通。
出于专业的习惯,接下来我想得更多的是:《解剖列车》对针灸人有没有用?有什么用?怎么用?我注意到:2009年,Peter T. Dorsher博士就将肌筋膜经线与中医针灸经脉循行线在走行路径方面进行整体比较,结果发现有8条肌筋膜经线与9条经脉循行线存在强相关(其中肌筋膜经线中的“螺旋线”与两条针灸经脉线相关)。这份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后来作为附录被收入《解剖列车》第二版。实际上,肌筋膜经线的结构和功能,与古典中国针灸更具可比性的是经筋学说。换言之,可以将肌筋膜经线理论看成中国针灸经筋学说的现代版,至少可视为其现代表达方案之一。那么,这个“现代版”比古典经筋学说多出什么?或者说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份有参考价值的思维导图
如果没有近几十年来西方对肌筋膜疼痛的诊疗实践及其相关的干针疗法的流行,没有对针刺针感的结缔组织机制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没有在中国重兴的针灸经筋疗法与新兴的软组织外科学的呼应,恐怕这辆《解剖列车》不会横空出世——即使有幸问世恐怕也无人问津。有意思的是,这辆《解剖列车》的设计者与制造者却将它定位于徒手医疗师和运动疗法师,没有朝向针灸医师,无怪乎在中国大陆最早对《解剖列车》关注的是运动保健按摩和健身教练这个群体,而不是针灸人。那么,肌筋膜链理论究竟对针灸诊疗有没有用?或者,换一个问法:针灸到底有没有改变肌肉、筋膜张力,纠正关节紊乱、脱位的作用?在我读过的中国针灸学教材关于“针灸作用”章节下,还没有读到这样的提法。那就让我们走进医院,看看临床诊疗的真实情景——选一个明确属于徒手医疗领域且病因简明的病症——岔气,以便于讨论:
上一篇:医生不说“满话”,是谦虚和智慧
下一篇:提高耐热力 从初夏开始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