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爱杨梅
清代戏剧家、美食家李 渔,一生对杨梅情有独钟,每 食必过一斗。他吃杨梅有个 嗜好,必须攀上杨梅树,尽情 地一颗一颗往嘴里送,图吃 个新鲜好口味,直到解馋为 止。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他 回到浙江之后。在家乡兰溪, 每逢杨梅成熟时节,他总会 约几个好友,上山观美景,人 园采杨梅,现摘现吃,其乐无 穷。
在《杨梅赋》中,李渔开 篇即说:“南方珍果,首及杨 梅。”无独有偶,宋代大文豪 苏东坡也认为:“闽广荔枝、 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可见,他们对杨梅的喜好之 情。
在七绝《杨梅》中,李渔 这样写道:“性嗜酸甜似小 儿,杨家有果最相宜。红肌生 粟初圆白,紫晕含浆烂熟时。 醉色染成馋客面,馀涎流出 美人脂。太真何事无分别,同 姓相指宠荔枝。”诗中既表白 了他喜食杨梅,且描述了杨 梅成熟时的形状、颜色和美 味。在李渔眼中,杨梅“汁比 天浆,味同醪醴”;还有“垂红 缀紫之诗”“龙眼火齐之誉”, 食之能“绣学士之诗肠”。
有一年,李渔的家乡浙 江兰溪瘟疫横行,他没能幸 免,而且病得厉害,躺在床上 呻吟不止。当时,正是杨梅成 熟季节,李渔想吃杨梅,便让 夫人出去买些。但是,由于大 夫说过,杨梅性热,与李渔所 患病症相克,不要说多吃,就 是吃上一两颗也可能会让他 丧命的。夫人遂编个瞎话,对 他说:“杨梅还没上市,要等 些日子呢。”
孰料,李渔的家恰好临 街而居,卖杨梅的吆喝声此 起彼伏。他虽然病了,耳朵却 灵敏得很,知道夫人是在骗 他,生气之余.,就责问夫人。 夫人告诉他医生的话,说吃 杨梅会加重他的病情。李渔 听了大怒:“碌碌之辈哪里知 道个中奥妙?我都是快要死 的人了,还不让我吃点自己 想吃的东西。快点去买!”
夫人拗不过,只好依他。 杨梅买来后,李渔不由精神 一振,刚人口,便感到满胸郁 结全都消散,等咽到肚子里, 顿觉五脏六腑心通气顺,全 身都舒展开来。夫人看到此 情景后,知道大夫的话不灵, 不再阻止他吃杨梅。接着几 天,李渔在大快朵颐之后,身 体居然很快痊愈。
经过这场大病后,李渔 以此为证,认定杨梅“生平爱 食之物”,并将杨梅列入自创 的《笠翁本草》之首。在《闲情 偶寄》中,他坦言:“本性酷好 之物,可以当药。凡人一生, 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如文 王之嗜菖蒲菹,曾皙之嗜羊 枣,刘伶之嗜酒,卢仝之嗜 茶,权长孺之嗜瓜。癖之所 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 成良药。”显然,此言不虚。
其实,杨梅确为一味良 药,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 解毒祛寒之功效。宋朝《开宝 本草》中记载:“杨梅味酸、性 温、无毒,主去痰,止吐秽,消 食……”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也把杨梅的果、仁、树 皮和根均定为药,能止渴,和 五脏,涤肠胃,除烦俗恶气。 烧灰服,断下痢甚验。 (小宁)
在《杨梅赋》中,李渔开 篇即说:“南方珍果,首及杨 梅。”无独有偶,宋代大文豪 苏东坡也认为:“闽广荔枝、 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可见,他们对杨梅的喜好之 情。
在七绝《杨梅》中,李渔 这样写道:“性嗜酸甜似小 儿,杨家有果最相宜。红肌生 粟初圆白,紫晕含浆烂熟时。 醉色染成馋客面,馀涎流出 美人脂。太真何事无分别,同 姓相指宠荔枝。”诗中既表白 了他喜食杨梅,且描述了杨 梅成熟时的形状、颜色和美 味。在李渔眼中,杨梅“汁比 天浆,味同醪醴”;还有“垂红 缀紫之诗”“龙眼火齐之誉”, 食之能“绣学士之诗肠”。
有一年,李渔的家乡浙 江兰溪瘟疫横行,他没能幸 免,而且病得厉害,躺在床上 呻吟不止。当时,正是杨梅成 熟季节,李渔想吃杨梅,便让 夫人出去买些。但是,由于大 夫说过,杨梅性热,与李渔所 患病症相克,不要说多吃,就 是吃上一两颗也可能会让他 丧命的。夫人遂编个瞎话,对 他说:“杨梅还没上市,要等 些日子呢。”
孰料,李渔的家恰好临 街而居,卖杨梅的吆喝声此 起彼伏。他虽然病了,耳朵却 灵敏得很,知道夫人是在骗 他,生气之余.,就责问夫人。 夫人告诉他医生的话,说吃 杨梅会加重他的病情。李渔 听了大怒:“碌碌之辈哪里知 道个中奥妙?我都是快要死 的人了,还不让我吃点自己 想吃的东西。快点去买!”
夫人拗不过,只好依他。 杨梅买来后,李渔不由精神 一振,刚人口,便感到满胸郁 结全都消散,等咽到肚子里, 顿觉五脏六腑心通气顺,全 身都舒展开来。夫人看到此 情景后,知道大夫的话不灵, 不再阻止他吃杨梅。接着几 天,李渔在大快朵颐之后,身 体居然很快痊愈。
经过这场大病后,李渔 以此为证,认定杨梅“生平爱 食之物”,并将杨梅列入自创 的《笠翁本草》之首。在《闲情 偶寄》中,他坦言:“本性酷好 之物,可以当药。凡人一生, 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如文 王之嗜菖蒲菹,曾皙之嗜羊 枣,刘伶之嗜酒,卢仝之嗜 茶,权长孺之嗜瓜。癖之所 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 成良药。”显然,此言不虚。
其实,杨梅确为一味良 药,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 解毒祛寒之功效。宋朝《开宝 本草》中记载:“杨梅味酸、性 温、无毒,主去痰,止吐秽,消 食……”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也把杨梅的果、仁、树 皮和根均定为药,能止渴,和 五脏,涤肠胃,除烦俗恶气。 烧灰服,断下痢甚验。 (小宁)
下一篇:瑞士中药行销靠网络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