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药的理论基础与特色疗法
苗医药的起源和内涵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发端久远的苗族医药与苗族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在民族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医药有哪些特色呢?
记者:苗医药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杜江:苗医药起源很早,特色明显,在苗族民间传说中,苗医药是由药王所创,故在湘黔边境至今还流传着有关药王的歌谣,“药王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饮露,寻找药方”。从历史文献上所反应的早期医药人物中,苗父是记载最早的医药人物形象(苗族先民),就连《史记》中也有关于苗父的记述,称之为“上古医者”。苗医药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其应用的广泛性。苗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其迁徙路线经过许多省区,影响遍及大半个中国,其医药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记者:苗医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有哪些特色疗法?
杜江:苗医药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苗医生成哲学”为指导,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和热病,以“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为两大治则。具体的诊疗疾病又分为“八大诊法”“治毒九法”等。目前,苗医骨伤、蛇伤疗法等项目已经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贵州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具有丰富的药用动、植物与矿物资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给苗医苗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记者:苗医药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杜江:苗医药疗效显著,久负盛名。19世纪末,贵州桦桃厅地甲司苗医龙老二,能为孕妇剖腹取出死胎,经治一个月,孕妇就恢复健康,曾轰动一时,传为奇闻。雷山苗医治疗毒蛇伤可谓一绝,并能在短期内治愈能致人死命的疔、痈、疽,对关节炎、风湿、类风湿也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清以后军政要员十分重视苗医。如咸丰、同治年间,张秀眉领导的义军就有黄平县苗医为他们治刀伤、枪伤;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熊希龄曾多次到其家乡湘西要苗医到北京治病。长征时期贺龙同志非常重视苗医,曾多次指示:“不但要物色好的苗族向导,而且要动员苗医随军前进。”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医药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发掘研制出不少治疗疑难病症的药方。
独具特色的苗药
“黔山出妙药,夜郎无闲草。”苗药拥有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铸就了苗药的品质,也为科研与产业提供了便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独具特色的苗族药。
记者:苗药有哪些特色?
杜江:苗族习惯用新鲜药和植物药,少用动物和矿物药,在环保方面,更能显示天然绿色的特点。苗医用药多单方和小复方,一个小复方的药味一般在3~5味药之间,有药精量重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对于方药研究、质量控制、新药开发,以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是极为有利的。
记者:“鲜药”有哪些好处?
杜江:鲜药的质量好,疗效高,见效快。例如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从民族医药调研中得到一个治疗骨髓炎的验方,均以鲜药入药,临床上证明有良好的效果,但使用干药代替时则临床效果不佳。一般说来,鲜药经过干燥和存放后容易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或变化使疗效降低,且干药在使用时药材的细胞已经干涸、萎缩,需要经历润湿、溶胀、溶解、溶出等一系列过程,自然不如鲜品来得快。而且药物在加工和存放过程中受光、热的影响会导致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和加速,引起原生成分的改变或含量下降,霉变、虫蛀的影响则更大。可见苗医使用生鲜之药确有一定的道理。许多苗医为了能够随时用上鲜药,常将一些不易采到的药物移植在房前屋后,所以不少苗医都有自己的“小药园”。
记者:苗药有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杜江:苗药正成为创新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来源。例如,苗族药马蹄金在民间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是从马蹄金中分离所得的二肽衍生物,其母体为马蹄金素。以马蹄金素为母体化合物已设计合成了200个衍生物,而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的1.1类新药“替酚酞”便是从中优选出的最好的一个。近年来,在产业发展的促进下,整个苗医药学科发展很快,苗药的研究从原来的形态、基源、定性定量、药理药化,已深入到指纹图谱、构效关系、药效机理、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苗药产业发展备受瞩目
上一篇:吐纳法双向缓解心律不齐
下一篇:基层探索慢病“立体式”管理模式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