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探问肝胆结石》有感

肝胆结石包括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内结石是常见疾病,被公认为世界性难治病症。国内外治疗本病长期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普遍存在术后“三高”——残留结石率高、再次手术率高、结石复发率高的问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周紫娟从医50载,曾在西医外科工作了30余年。她目睹肝胆结石患者之痛苦,遂萌发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去治疗此病的想法,从此便与肝胆结石病的中医治疗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紫娟多次参加肝胆结石病的手术,观察到西医治疗本病鞭长莫及的情景之后,潜心探索,借鉴治理黄河泥沙的理念开创了治疗肝胆结石的一条新思路,为众多患者排尽了结石,避免再次手术乃至肝叶切除之苦。周紫娟笔耕新作《探问肝胆结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一书集治疗肝胆结石经验之大成,她从中西医结合视角出发,以解答问题、消除误区为主线,通过溯源、探因、确诊、危害、对策、根治、除遗、调护计11篇112个问答,面向读者展示了有趣的知识和解决疑难病症的真知灼见。书中问答涵盖了从肝胆系统解剖到生理病理状态,从中西医病因病机到各类治疗方法。是书中西汇通,理论系统,文风朴实,间附图表病案,提要简练,剖析入微,融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读之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诊治肝胆结石病的画卷,让人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

书中“溯源”“探因”两篇详细介绍了肝胆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与肝胆结石的来龙去脉。原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内容被周紫娟用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小问题分解开来,再穿插一些图表、案例,简明易懂。读完一遍,脑海中已渐渐浮现起结石产生的全过程,也明白了哪类人群因为人种、生活习惯、既往史、家族史容易踩进罹患结石的“雷区”。有的专业知识读者虽然早已知晓,但书中极具条理性和表现力的图文会再次加深了读者的理解。

本书的“确诊”“危害”两篇重点阐述了肝胆结石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周紫娟把近一个世纪以来肝胆结石影像检查发展史的缩影跃然纸上。在介绍每种检查方式的同时还间夹真实案例,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每种影像检查的优缺点,并深刻认识到不盲从检查结论而亲自读片的重要性。在临床表现方面,除常见症状外,周紫娟还援引案例,从解剖角度详细解释了一些兼夹症状和突发症状的成因。这不仅为患者答疑解惑,更启发了临床医师的辨证思路,拓宽了读者的视野。

书中综述了现代医学对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方法的进展。从溶石、碎石到各类手术术式,周紫娟同样以自身在外科工作数十年所经历的各类鲜活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各种西医治疗方法的特点及不足。患者读后可以结合自身疾病大致了解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一些外科医师来说,读后也可将一味追求微创手术的脚步放缓。对于广大临床中医师来说,由于所接触到的肝胆结石患者多数都已经接受过手术治疗,全面了解这些术式的特点及其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改变,再仔细思索它与中医病机、治法间的关联,亦大有裨益。

书中为读者梳理了治疗肝胆结石的中医基础理论,并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历史及现状。这部分内容让读者认识到针对肝胆结石,中医辨病论治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辨证论治。查阅文献时,虽知中医古籍中胁痛、黄疸等病可供参考,但无关于肝胆结石记载,所以单纯依赖中医传统辨证,调理全身状况、缓解症状或许可行,若想根除肝胆结石,还需借助现代解剖及影像资料指导辨病、判断疗效。正如周紫娟所说,“不论中医还是西医,谁看得懂B超,它就为谁服务。”广大中医师需跳出传统框架,虚心接受并认真学习西医理化检查,将其作为传统四诊的延伸进行辨证论治,才是中医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

周紫娟重用活血化瘀,以治理黄河泥沙的理念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我曾将周紫娟的治法总结为:先调护脾胃,再以清热、利湿、化瘀、通腑的治法化解并排出肝内外胆管结石。周紫娟在本书中以治理黄河泥沙作比,将治法喻为四项工程:整体调理——广泛“植树造林”,根治肝内黄沙;疏肝利胆——增加“河水流量”,清除胆道感染;活血化瘀——疏通“堰塞湖水”,解除胆管狭窄;软坚散结——爆破“河中巨石”,顽石化整为零。这种形象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活血化瘀类中药“催化剂”一般的功效让人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