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最好的方法 针灸戒烟
编者按:现在的戒烟方法五花八门,但把戒烟与针灸联系在一起的人不多。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本版向读者介绍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针灸戒烟研究”的学术成果;该项目在香港开展的前期大样本疗效观察研究显示,针灸戒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戒烟最好的方法
吸烟者自愿戒烟后常常出现烦燥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等症状,是导致戒烟失败的重要原因。
为此,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为首,由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朝阳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海淀医院、江苏省金坛市中医院共同进行了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针灸戒烟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研究通过针刺疗法、耳穴疗法、针刺结合耳穴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等,来解决停止吸烟后的戒断症状。在香港开展的前期大样本疗效观察研究显示,针灸戒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研究继续进行之余,笔者简要介绍一些针灸戒烟的治疗方法。
体穴疗法
体穴疗法适用于戒烟后出现戒断症状的吸烟者。注意事项:一是戒烟者宜配合自我按压戒烟穴位,以产生酸麻胀痛为佳,每日2次,每次每个穴位可按压2~3分钟,以加强疗效;二是若想抽烟时,可随时按压上述穴位,直至想抽烟的感觉消失为止。
治则:安神除烦、宣肺化痰、调和阴阳。
处方:百会、合谷、列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备用穴:印堂、内关。
操作:取双侧穴位,用医用酒精常规消毒后,分别采用提捏斜刺和指压进针法,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并使用电针仪在列缺、足三里行疏密波进行治疗,单侧或双侧同时进行电针治疗,亦可双侧交替;针刺戒烟开始时尽量争取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以后逐渐减少。
方解:百会为督脉穴,具有疏通头部经脉,调和气血,开窍醒神之功效,选用该穴能够控制戒烟后出现的疲倦易怒、精神不集中、头痛、头晕等症状。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疏散风邪、开关通窍、清泄肺气、和胃通肠。
列缺为肺经络穴,疏风解表镇咳,与新发现的戒烟效穴“甜美穴”位置接近,为戒烟的经验穴,能改变吸烟时的欣快口感而产生口苦、咽干、恶心欲呕等不适感,导致对香烟产生厌恶感而停止吸烟;合谷、列缺二穴合用可改变吸烟者口腔环境进而阻断对香烟的依赖性,达到戒烟的目的。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阴交为脾经腧穴,脾胃为后天之本,二穴合用健脾和胃、化痰止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消除因长期吸烟而致的胸闷憋气、咳嗽气喘、咽干咽痒等症。
太冲为肝经原穴,清肝明目,与合谷穴合用开四关,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之功效,可有效缓解戒断过程中出现的烦躁、易怒、眼睛干涩、口苦等症状。
戒烟者咳嗽流涕、眼睛干涩等症状突出时,配印堂以舒经通络,祛风明神;烦躁、忧郁、失眠等心理症状突出时可选用内关以宁心安神。
医案举例
吴某,男,62岁,2013年9月28日初诊。
吸烟史40余年,因吸烟而致咳嗽、胸闷、呼吸不畅等症,常年发作,非常痛苦。来诊时患者胸闷,咽痒,咳嗽吐痰,舌质紫暗,苔黄厚,脉弦滑。
治疗:取双侧合谷、列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进行针刺,配穴取百会。以上穴位均采用强刺激手法,留针1小时,中间行针1次。
起针后,病人即觉心胸舒畅,神清气爽,喉中痰少。闻烟味后,即觉味道改变。次日再吸烟时即觉口中苦涩难忍、头晕、恶心欲吐、呛咳不止。治疗8周后不再吸烟。1年后随访,患者未再复吸。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同体穴疗法。
处方:神门、皮质下、肺、胃、内分泌、交感;备用穴:口、支气管。
操作:用医用酒精常规消毒耳廓穴位部位及周围后,毫针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1次,两耳可交替应用;也可埋针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1分钟,有吸烟渴求时亦可按压,以抑制吸烟欲望。
方解:耳为宗脉之所聚,与脏腑、经络及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均有密切关系。
神门位于耳的三焦窝内,主要接受来自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的耳颞分支支配,针刺感应主要起到副交感兴奋作用。神门穴又是麻醉、镇痛的要穴,能引起脑内啡肽升高,消除或阻断人体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持续的治疗可积累并增强这种阻断,从而达到戒烟目的。
皮质下穴具有镇静安神之效,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对因吸烟、饮酒等行为所形成的大脑皮层兴奋灶具有抑制作用。
肺穴位于耳甲腔外上方,受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所支配,背面又受到来自迷走神经的耳支支配,调理肺气并可以制约已形成的吸烟条件反射。
脾胃为后天之本,取胃穴可强健脾胃,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身体内环境。
内分泌穴具有抗炎、抗过敏之效、取之可扶正,合以神门可镇静止咳。
上一篇:交叉压腿缓解腰痛
下一篇:射精力量弱是怎么回事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