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
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古今许多药方都名之曰“丹”以示灵验,如天王补心丹、至宝丹、山海丹等。有人统计,在古方中,丹药方名有2 400多个。这些方药主要由动植物药配制而成,与本来意义上的丹毫不相干,只是借用“丹”名而已。古代炼丹术对后世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的丹,是由炉火炼出来的。因为丹砂(就是朱砂,一种含硫化汞的矿物)是丹药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这个过程叫做炼丹。古人把丹当作长生不死药,并美其名曰“仙丹”。相传,黄帝就是服丹成仙的。至今许多地方还留有黄帝炼丹的“遗迹”。不过,这毕竟只是传说,炼丹术究竟起源于何时,尚不可考。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宫廷里就有专门从事炼丹的方士,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了。
古人相信人可长生不死。远在战国时期,就不断有人到海上寻求仙药。秦始皇则为寻求仙药死在归途中。待到“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无法寻觅到天然的仙药,便转而寄希望于炼丹。东汉末年,道教兴起,道教继承上古的神仙说,认为人可肉身成仙,长生不死,而成仙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服食仙丹。从此,丹道合流,炼丹术在道教理论的指导下,披上了更为神秘的外衣。两千年来,流派纷呈,著述汗牛充栋。《周易参同契》《抱朴子》是其中最著名的丹道典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
炼丹家认为,草木自身容易腐烂,不足以助人长生;金石则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能使人不老不死。所以尽管丹术流派不同,配方各异,但炼丹原料,大致不外乎汞、铅一类矿物石药。炼出的所谓“仙丹”,大都含有铅、汞、硫、砷等有毒之物,过食即可致死,历史上不知毒死过多少人。
首当其冲的是帝王。纵观历史,历代帝王大多崇道好丹,与天下道士广泛交往、形形色色的丹家方士应召来到宫闱禁地,筑炉炼丹,各显神通。但终究没有哪位帝王因服丹而羽化成仙,倒是悲剧不断发生。唐朝是炼丹的鼎盛时期,而唐朝竟有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共6位皇帝死于丹毒。
由于唐朝帝王痴迷丹道,服丹一时全国成风。韩愈有个侄女婿叫李于,是太学博士,服丹而死。韩愈就在《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一文中,一口气历数了亲眼所见的7位死于丹毒的大臣,痛陈丹药之弊。
由于丹毒为害甚烈,炼丹术自唐以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但服丹者历代仍大有人在。明朝的仁宗、宪宗、孝宗、世宗、光宗都是死于丹毒的。清朝的雍正,一生炼丹、服丹,他的暴死虽有种种猜侧,但有人认为,比较可信的说法也是死于丹毒。他算是帝王中最后一位牺牲者了。《红楼梦》中的贾敬,吞金服砂,烧胀而殁,虽是小说中的人物,但可以说明当时社会上确有此类事发生。
上一篇:难过时为什么会心疼?
下一篇:四类人群要慎食粽子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