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调“四诊合参”中医切脉
中医强调“四诊合参”,是因为疾病往往错综复杂,单凭一种手段容易出错。所以需要互相印证。这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各有所长,各有局限。所以需要互相参照,取得最大的一致性,才好下定结论。
望:内容很多。象癫狂痴呆等精神病人,随便一个人都能一看便知。因为病人的行为言语都很异常——面对墙壁高声叫骂,奔走呼号,疯疯癫癫,胡言乱语。可是普通病人就有难度了。更有化妆的,刮舌的,整容的,灯光下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这就是望诊的局限。
2016年8月,来了两位做IT的女士,手刚往上一搭,望了一眼对方的神色,说:“开心点嘛”。同来的伙伴很是诧异,问我怎么一下就知道。而其本人看上去阳光大方,面色白嫩。可是我一切脉,两寸滑数,舌红,齿痕,我就有点纳闷。再一问,原来她的妆化得很自然,没看出来,掩盖了真相。
闻,是指听声音和闻气味。治过一个肾虚严重的人,腐气难闻;一个做了二十年景泰蓝鎏铜的口腔溃疡患者,则全身铜色,曾经满身甜味。一位来做推拿的女性的香水味让我误以为是体气。
2015年春节,《中国日报》的一位副主编,一进门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容询问。说是浑身难受,查无结果,很是苦恼。其实他的这些举动已经告诉我了。压力大,太紧张了,心火亢盛。已经“心不由己”了。原来因为刊物向国际发行,生怕出错,每期整个版面他都要一字不落的详细审视。全年都不休一个星期天。这时已经知晓他的脉象该是啥样了,然后再把脉验证一下:左寸滑数。这就确定无疑了。
问:通过询问了解病情。但患者本人并非都能说清楚。除了聋哑,智障,幼儿等,正常患者也有自述不清的。
2009年冬天,一位患者腿疼,走路蹒跚。心想她是内蒙锡盟人,属于高寒地区,多半是寒腿。就给她切脉,两尺虚,右关虚涩。问她说养殖牛羊多年,确是受寒。我说你的胃不太合适,需要先把脾胃调好,才便于补肾治腿。她说“我的胃没毛病,吃啥都行”。我很奇怪,明明脉象明显,怎么不对?继续了一会儿,她忽然说“我吃啥都行,就是吃啥都疼”。看,就是这样。还有的问了半天,吭吭憋憋,最后回答:“我也不知道”。
有个外科医生,要求只看颈椎,说别处没事。我说我得先看脉。左尺虚,右关滑,舌齿痕,苔黄腻。我说“你的胃不合适,有热”,他说“是”。“腰也不舒服”,他说“是,有时疼”。问他说有一次做断手再植用了九个小时。因为手术需要“久立”,久立伤骨,而“肾主骨”,但他并不知道颈椎病和肝肾有密切关系。这就是西医思维,孤立的看问题。医生都这样,不要说普通人了。
切:是通过按摸脉搏跳动的快慢强弱等来诊断疾病。《史记》:“今天下言脉学者,由扁鹊也”,西汉桓宽说“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生”。《黄帝内经》有脉论。《难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后有晋•王叔和的《脉经》。张仲景的《伤寒论》则是对《内经》和《难经》脉学的经典运用。李时珍作《濒湖脉学》,是脉学入门的好教材。近代中医学家张山雷的《脉学正义》也是脉学经典。朱丹溪的《脉学证治》结合临证,强调“先脉诊,次审因,次辨证。”,“必先求诸,而因,而证,而治,四者井然”。其他经典及近、现代名医大家的专论或医案也不胜枚举。经典医案都会把脉象做为一个重要的断病依据记录在案。并与舌象并称为脉象,舌象。足见切脉的重要性。
经络学中的脉会——“太渊”,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把脉部位——掌后桡动脉浅表部位。俗称寸口。所谓“独取寸口”是出自《难经》,推广于王叔和,即省去虚里、跗阳等的脉诊法。延用至今。寸口脉又分为寸、关、尺三部。中指对准掌后高骨处,为关;食指按关前(腕端)为寸;无名指按关后(肘端)为尺。左:寸候心,关候肝胆,尺候肾。右:寸候肺,关候脾胃,尺候肾(命门)。布指疏密视人身材灵活掌握。脉的形象称为“脉象”,现在通常采用28种之说。
上一篇:告诉您衰老密码隐藏在哪些部位
下一篇:冷敷止痛热敷消炎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