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葡萄膜炎又称色素膜炎,是眼科常见的、反复发作的严重致盲性免疫性眼病,祖国医学属“瞳神紧小”范畴。全世界葡萄膜炎的发病患者为1540万,我国就有约400万患者,致盲率高达17.9%,且85%为不可治盲。

 

    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易导致股骨头坏死、胃肠道穿孔、精神分裂症、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免疫紊乱为特征的疾病越来越多,葡萄膜炎的发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作为国家葡萄膜炎诊疗中心,由毕宏生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祖国医学理念与西方医学相结合,创建了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体系,探索出治疗葡萄膜炎的新途径,首次研究制定了规范的葡萄膜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和评价体系,经国内多中心临床验证,取得良好效果,并作为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在全国推广应用。

 

    该研究团队创建了葡萄膜炎“经枢、标本、脏腑”结合的“六纲”辨证体系;建立了葡萄膜炎“清火柔肝明目”治疗体系;研发了规范的葡萄膜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评价体系。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该诊疗方案可快速缓解患者眼红、眼疼、畏光症状,改善患者视力,患者的KP、房水闪辉转阴,明显提高了治愈率;能迅速缓解症状,提高视力,治愈率由79.8%提高到92.5%,尤其对于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依从性和显著的治疗优势;同时,降低了复发率:总体复发率由37.4%降低到16.8%;显著降低了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激素使用量降低31.2%,减少了激素的用量,中枢兴奋副作用减少了23.68%,消化系统副作用减少了22.18%,骨质疏松减少了13.94%,向心性肥胖减少16.06%,高血压减少了22.21%,高血糖减少了14.06%,缩短患者住院时间3天,每天减少费用332.36元。

 

    该诊疗方案经北京、上海等多家医院眼科应用,挽救许多患者的视力,给很多患者家庭送去了光明和温暖,证实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姬美玲) 

 

   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中医药改革, 着力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回首这一年,全国各地中医药工作围绕“改革”做文章,或大胆尝试新思路新做法,或谋划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不乏有益探索及先进经验。其中,既有“一体化诊疗”尝试,也有体现中医技术收费之举;既有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的探索,也有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扶持举措,亮点频现,值得借鉴。

 

    江苏

 

    推广中医一体化诊疗服务

 

    2010年,江苏省提出从“疾病治疗模式”向“综合防治模式”转变的思路,倡导建立“多学科诊疗平台”,按照“大综合、大专科”发展方向,在中医医疗机构融合多学科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建设,建立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

 

    该省将中医综合治疗纳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中,普遍应用针刺、灸疗、刮痧、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改造诊疗服务流程,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组建专业人员团队制订综合诊疗方案,患者获得更科学、整体、集合多学科合作的治疗方案。

 

    目前,江苏省69.32%的乡镇卫生院、66.9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中医综合服务区,80家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建有中医综合治疗区。

 

    今后三年,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还将纳入年度医改目标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综合医院建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医院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列入卫生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点评:

 

    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

 

    “医生围着病人转,科室围着诊疗转,医院围着医生转”的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服务将为医疗服务带来根本转变,实现了服务、诊疗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当然,也存在一体化诊疗与现有学科专科分类、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以及现行医保支付制度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有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