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2014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前,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4年10月,国医大师表彰,会前在与国医大师代表座谈时,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再次阐述了中医药 “五种资源”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了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做好中医药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医药系统引发了强烈反响。

 

    如何认识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形势,充分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和优势?今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上,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掌门人”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当地的做法。

 

    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富矿”

 

    “各省拥有资源不同,结合自身优势对五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更有的放矢。”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看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从医疗、疾病,扩展到养生保健、康复各个领域,为百姓“少得病、不得病”发挥作用。“中医药应与西医药一道,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引导人们关注健康,而不是单纯关注疾病,推动如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发展,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卫生资源同时,带动其他资源发展。

 

    “黑龙江的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它特有的优势影响着我省甚至我国的经济结构,这也印证了刘延东副总理提出的‘中医药是我国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黑龙江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说。这一年来,黑龙江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加之该省土地面积较大,水利资源丰富,因此产区的中药材质量、品种都具有优势,有助于发展黑龙江省的中药材种植产业、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同时,黑龙江省抓住这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王学军介绍,到2014年末,黑龙江省已启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试点县达28个。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加格达奇林管局寒温带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被确定为国家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对于山西省来说,我们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书凯介绍,过去一年,山西省借助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启动了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工作,成立民间医药传承工作室。既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资源,也让中医药文化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为了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还成功申报国家级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以创新促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提出中医药的这五种资源,我认为开启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体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如何将这些资源发挥好、利用好,对全行业是一个考验。”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说,中医药本身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如何用现代语言来表述中医药,而不是简单套用现代思维;如何坚持中医药的“自我”,而不是一味削足适履,坚持“中医基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拥有4060公里边界线的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他们几乎都有自己防病治病的经验和理念。“我们的优势就是在民族医药资源基础上开展科研工作,让这些资源能被合理开发利用,以创新助推其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自信满满。他介绍,云南省主要以植物研究所为基础,加强中医药产业科学研究,其中,云南省的民族医药——傣医药已在全省收集到了7000多个传统药方,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药物研究工作。

 

    新疆中医药学具有多元化特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庞爱民介绍,上世纪90年代陆续成立维吾尔医药研究所、哈萨克药物研究所等,对自治区内民族医药开展多项研究。自治区政府整合自治区药物研究所、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资源,构建新疆丝绸之路药物研发中心,开展中药民族药关键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