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敷穴涌泉赛仙丹 点穴救急症
涌泉穴,又称地冲、地衢、厥心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处,脚底板弯曲时的凹陷处。选择适当的药物,贴在足心,药性通过涌泉穴,渗入肾经,进而传至其他脏腑,并发挥效能,可治疗各种脏器之疾病。贴足心所用方,简便易行,兹举例说明如下。
1、神经衰弱 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高度粮食酒适量。将二味中药研成末,用酒调拌成泥状,分别涂于手表大小的两块纱布上,然后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晚睡前贴上,翌日晨起取掉,连续7-10次,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昏有良效。
2、咯血 鲜大蒜12克(去皮、捣成泥状),硫磺末6克、肉桂末、冰片各3克,研匀后,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手表大的面积),然后贴敷于双脚心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调换1次。为避免局部皮肤发红起泡,可先在涌泉穴皮肤上涂一层薄石蜡油或凡士林等,一般贴敷3-4次,咯血应好转。
3、高血压 吴茱萸18克,研细末,用醋调匀,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然后贴敷于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贴,次日起床取下。连续贴敷7-10次,可使血压下降或正常。
4、口舌生疮 天南星10克,研为细末,醋调匀后贴足心。每天1次,睡前贴,清晨起床即去,以愈为度。
5、寒气上逆引起的呕吐 吴茱萸15克,鲜姜30克,捣烂贴足心。
6、小便不通,少腹急胀 水仙头2个,蓖麻子30粒,捣烂贴足心。一夜一换,连贴2-3次。
7、肾虚腰痛、夜尿频多 肉桂15克,附子9克,捣为细末,酒调贴足心。一夜一换,连贴3-5天。
8、喘咳 明矾30克,面粉、醋各适量,和匀做成小饼,贴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9、鼻衄 大黄30克,生地黄15克,均研末,加少量面粉和醋调匀,贴双足心,布包一昼夜。
10、口眼斜 半夏、天南星、附子各9克,研细,加葱头20个,共同捣烂,于睡前贴两足心。
11、久泻、寒泻 大蒜头2个,捣如泥状,分贴双足心。每次贴1-2个小时,隔日1次,宜贴3-4次。
生活中,人难免会碰上急病急症,掌握以下几种常见急病点穴救治法,大有裨益。
●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若距医院较远,病人可在小腿外侧腓骨头下寻找压痛敏感点,此点多在阳陵泉穴上。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并持续按摩2分钟,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此时可用手持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取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连线交于脊背正中点即是此穴),每次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4次至阳穴,可有效防止心绞痛发作。
●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所引起的外科急症。由于疼痛剧烈,患者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在内踝上3寸处),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点压劳宫穴治血压骤升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可按压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可控制血压并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方法为:用大拇指从劳宫穴接压始,逐个按压到每个指尖,左右交换按压,按压时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点压合谷穴治晕厥 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均可导致晕厥,主要表现为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此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3分钟,然后去医院对症治疗。
●点压足后跟止鼻衄 劳动、外出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鼻出血。在无药、距医院又远的情况下,可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内之间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起止血作用。
保健灸之 预防感冒
中医认为,易患感冒、流感、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者,是由于肺气不足,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失调,易被外邪所伤而致。艾灸通过温热和艾绒的药理作用,刺激有关穴位,能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取穴】肺俞 大椎 合谷 足三里 膻中
【灸法】
(1)艾条灸 以温和灸和雀啄灸为主,每次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至少连续灸1个月。在流感好发季节,能预防流感,在感冒初起时,每日灸1-2次,每穴灸20分钟,能消除或减轻感冒症状。
上一篇:生活六细节脊椎病远离
下一篇:老人夜间抽筋怎么办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