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到底痛不痛?
针灸能治病,对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皇帝内经》中曾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生动地描述了针灸大师的传奇,一只小小的钢针,可以焕发出如此的力量。可是,却有不少人不敢尝试针灸这种疗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 痛。
针灸到底痛不痛?针灸到底有没有用?好的针灸医生针下去该是什么感觉?是痛感,还是麻木感,还是酸胀感?不同的感觉是否代表医生针灸之术的高明与否?除了平常我们看到的小针灸,是否还有看古书描述那样的长针,从身体一侧穿透到另一侧……
对于针灸,虽然大家都很熟悉,可要真的去针一下,不少人还有点担心。尤其是一些害怕疼痛的市民,看着长长的一根银针刺破皮肤,透入肌肉里,再看着医生捏着针头,来回旋转几下,觉得头皮都疼得发麻了。可对于一些常做针灸的市民来说,针灸却是一种无痛或者微痛的疗法,甚至还能以痛止痛。这有什么道理吗?
市民体验
宁愿吃药 不愿扎针
10月19日,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生梁尧正准备给患者李先生做针灸治疗,这是治疗消化不良能有不错疗效的方案。但李先生一看见针,便立即说:“能不能不做针灸,我宁愿吃药。”原来,李先生在别的医院第一次尝试针灸治疗时,还没进针,自己就已发冷汗,入针时自然感到疼痛,之后他对针灸感到了恐惧。
70岁的徐阿姨之前也是个“针灸抗拒者”,即便有亲属在医院里工作,她也不愿去针灸,其中一点便是怕疼。不过,近日她在给一位老医生进行了针灸后,却惊奇地发现,原来有些医生针灸还真是无痛的。但她在后续的针灸治疗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年轻医生针起来总会痛一些,而老医生操作就不痛。
技术之别
胀酸感、麻木感、疼痛感 哪种才对?
针灸到底痛不痛?“一般的针灸治疗并不会让人疼痛。”梁尧解释,除了刺破皮肤表皮的一瞬间的疼痛外,其实针灸的“痛”只是一种针感,即酸、麻、胀、重的感觉,这是一种“得气”的表现,通俗上理解即针灸开始在身体发挥作用。
现在大多数针灸用的都是毫针,也就是最细的一种针灸用针,这种针灸,如果手法熟练,大多患者都不会感到很痛。市民可以怎么选择针灸医师呢?医生建议,如果用的是普通的毫针,在扎针时,最多感到蚂蚁咬一样的微痛感,接下来,在医生捻针的过程中,还会感受到扎针部位有酸胀感,对于一些穴位,甚至会感觉到从扎针部位到身体某处的神经都有麻麻的感觉,那说明针灸在起作用了。“针灸的神奇就在于,好的针灸医生扎针不仅不痛,还可以通过扎针治疗各种疼痛。比如颈椎痛、头痛,在足部、手部都有相应的穴位,只要扎准了,立刻止痛。”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教授谢冰介绍。
不过,有一些人是天生的会感觉针灸有疼痛。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针灸科博士吴建文表示,有的人入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有可能属于经络敏感体质。此类人对针的耐受力较低,反应性强,还未入针前已有心理恐惧,精神过于紧张导致肌肉紧实,入针时感觉痛感强。吴建文建议患者放松心情,进行深呼吸,别把注意力集中在针刺。此外,对针刺敏感的人还可以在其手上的穴位先进行试针,以让他们体验并消除恐惧,这样可以减少针感的强烈感。
技法之别
火针、耳针、腹针 哪种不痛?
飞针、耳针、火针、脐针、腹针……针灸的医师们就好像武林高手,不同的派别使用的招数和武器的种类各不相同。吴建文谈到,针灸痛感的强度与针型、入针的手法、定位的准确,选取的部位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武器(针型):耳针使用的是短毫针,利用全息疗效,即耳朵作为整个机体的映射,用短毫针在耳朵的穴位针刺以调整整个机体。由于耳朵较薄,短毫针已经能胜任到达一定的刺激感的目的。针细而短,可以达到无痛的效果。据全国名老中医黄谨明教授介绍,还有一种与耳针类似的无痛针灸名叫“眼针”,这是在眼睛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痛感也很微弱。
但并非所有的疾病都适合无痛。对于顽固性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和一些脂肪较厚的人就必须采用粗型的针。如治疗脊柱炎的别利针,它的直径约是普通毫针的10倍。这时的痛感自然无法避免。
上一篇:血栓性浅静脉炎 灸疗法
下一篇:论六经为五脏六腑之门户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