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教授说:研读经典 汲取精华
•李士懋教授说:“《内经》《难经》乃中医之根,《伤寒论》《金匮要略》犹中医之干,而各家经典著作犹中医参天大树之枝杈,在众多枝杈上长满绿叶红花,结出累累硕果。时至今日,中医这棵大树仍葆其旺盛生命力,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李士懋教授认为,研读经典本来就需要长期的苦行僧生活,而实践经典更需要长期坐得住的坚强意志,所以成就一名中医人才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耐得住寂寞和耐得住清苦的精神。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中医经典著作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历代著名医家的著作皆可称为经典。李士懋教授说:“《内经》《难经》乃中医之根,《伤寒论》《金匮要略》犹中医之干,而各家经典著作犹中医参天大树之枝杈,在众多枝杈上长满绿叶红花,结出累累硕果。时至今日,中医这棵大树仍葆其旺盛生命力,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重视经典 做好继承
伤寒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王叔和的《脉经》、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朱肱的《类证活人书》、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喻昌的《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张璐的《张氏医通》、钱潢的《伤寒溯源集》、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等;河间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论方》;易水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珍珠囊》、李东垣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王好古的《阴证略例》;攻邪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张从正的《儒门事亲》;丹溪学派的经典著作有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温补学派的经典著作有薛己的《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赵献可的《医贯》、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类经》《质疑录》、孙一奎的《赤水玄珠》《医旨绪余》、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诊家正眼》;温病学派的经典著作有吴又可的《温疫论》、余师愚的《疫疹一得》、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王士雄的《温热经纬》;汇通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唐容川的《血证论》、张锡纯的《衷中参西录》、恽铁樵的《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温病明理》、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等。
李士懋教授认为,继承必须重视研习中医经典。中医经典是古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和灵魂所在,是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重视研习经典,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搞好继承。所以,李士懋教授非常重视中医经典的研习。在出版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中,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书中涉及150位左右的医家及200部左右的著作。
研读经典 汲取精华
李士懋教授重视中医经典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涉猎面广 李士懋教授阅读的经典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方剂、药物、医案、理论、综合等各个方面。如内科著作包括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喻昌的《医门法律》、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何梦瑶的《医碥》、张山雷的《中风斠诠》等;外科著作包括陈实功的《外科正宗》、顾世澄的《疡科大全》、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等;妇科著作包括昝殷的《经效产宝》、万全的《万氏妇人科》《广嗣纪要》、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徐大椿的《女科指要》、沈尧封的《女科辑要》、沈金鳌的《妇科玉尺》、陈修园的《女科要旨》、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张山雷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吴道源的《女科切要》、肖埙的《女科经论》、阎纯玺的《胎产心法》、单南山的《胎产指南》、张曜孙的《产孕集》等;儿科著作包括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叶天士的《幼科要略》等;眼科著作包括孙思邈的《银海精微》、傅仁宇的《审视瑶函》等;方剂著作包括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方》、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院《圣济总录》、汪昂的《汤头歌诀》《医方集解》、余啸松的《方解别录》、汪日桢的《随山宇方钞》等;药物著作包括雷斅的《雷公炮炙论》、甄权的《药性论》、日华子的《日华子本草》、苏颂的《本草图经》、贾所学的《药品化义》、陈嘉谟的《本草蒙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倪朱谟的《本草汇言》、汪昂的《本草备要》、叶天士的《本草经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陈士铎的《本草新编》、张山雷的《本草正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理论或综合性著作如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王涛的《外台秘要》、虞抟的《医学正传》、韩懋的《韩氏医通》、王纶的《名医杂著》、楼英的《医学纲目》、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张璐的《张氏医通》、林佩琴的《类证治裁》、徐大椿的《医贯砭》、沈金鳌的《沈氏尊生书》、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高鼓峰的《医家心法》、高世栻的《医学真传》、陈士铎的《石室秘录》《辨证录》、曹颖甫的《金匮发微》、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罗国纲的《罗氏会约医镜》和日本医学家丹波元简的《金匮要略玉函要略辑义》等。
下一篇:胃有毛病也会腹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