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巡礼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风光秀丽、魅力独具的北国名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54年,在60年的峥嵘岁月里,几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书写了黑龙江中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篇章,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就辉煌的发展之路,把学校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
光辉历程,弦歌不辍传薪火
1954年,黑龙江省创办中医进修学校,培养全省各地的在职中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是黑龙江省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端。
1958年初,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与牡丹江卫生学校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中医学校。1959年3月,黑龙江省中医学校、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及黑龙江省立医院四个单位合并成立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59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以黑龙江中医学院名义招收中医本科生,学制6年。1959年9月13日,黑龙江中医学院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学校逐步建立以中医药本科教学为主导的高等教育体系。
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为全国第6所更名为中医药大学的学校,并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此为重要里程碑,学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的基本方略;坚持“做精中医、做强药学、做大学校”的发展思路;坚持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坚持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变,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由两大职能向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作用的转变,在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
目前,学校有3名国家教学名师,5个国家优秀教学团队,8门国家精品课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十五”规划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数量均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最前列。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育英才
大学之道,育人为本。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有用之才。
学校2004年在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现下设12个学院、11个附属医院、1个研究院、24个教学医院和85个实习基地,有各层次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设有21个本科专业及13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理、文、工、管等多个学科门类。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4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下设28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共36个。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学科;有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积极整合中医药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创新,是国家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建设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在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中医学、中药学学科博士培养质量调研评估中,学校博士生培养质量获得高度评价。近年来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标志着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已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学校还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加强平台建设,大力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了一支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优秀人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有3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段富津教授当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上一篇:夏季肝脏损秋季宜养护
下一篇:中医肛门给药法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