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七”字频频登场亮相
在中医药里,“七”字频频登场亮相,屡屡充当角色。不乏其例,不同凡响。
中草药里,药名末尾是“七”的有:三七、长春七、寸节七、豆叶七、五转七、蒿枝七、鸡心七、雷公七、菜子七、麦穗七、高粱七、人头七、桃儿七、扇子七、铜锣七、拐枣七、偏头七、马牙七、南瓜七、茴香七、盘龙七、朱砂七、凤尾七、铁牛七、金牛七、云雾七、荞叶七、象牙七、虎尾七、马蜂七、螃蟹七、鸳鸯七、白窝儿七、松打七、竹根七、猪毛七、蝎子七、秤杆七、飞天蜈蚣七……
中药方剂里,用“七”冠名的有:七宝美髯丹、七厘散、七味地黄丸、七味羌活膏、七生汤、七珍丸、七汁饮、七子散、七圣丸、七制香附丸……
在孙思邈《千金方》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录的中草药有几千种。其中末尾为“七”的药物,仅有“三七”这一棵独苗。到后来,药名末尾为“七”的中草药逐渐增多,达到上百种,繁衍成为一个小家族——“七药”。人们认为,“七药”的“七”是“奇”之演变。“七药”,特指那些具有奇特疗效的草药,它既可单味也可组方。组方时以君药起主导作用治疗疾病。
上溯远古,神农与“七”密切关联。神农尝百草,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口尝365种药,并写就《神农本草经》,惠及天下。
“七”, 在中医药里有何玄机、蕴含着什么样的信息?
“七”,再现中医药的原本状态和方剂组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七药”中的“龙头老大”——“三七”做了这样的描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此处,李时珍既讲明了“三七”的叶片形态,又道出了“三七”的药名来历和药用功效。“七”,亦指方剂中药物的种类,如:七宝美髯丹是由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和补骨脂七味药物所组成。
“七”,彰显传统文化及独特的中医理论。先哲认为,“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七”是阴阳与五行之和。《黄帝内经》载,女子的身心节律、生长阶段、生命密码均与“七”密不可分。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人有七窍:鼻为肺窍、目为肝窍、口唇为脾窍、舌为心窍、耳为肾窍。致病有七因:风寒暑湿郁损衰。治疗有七法:补泻宣通理散收。伤害身心有七举: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药物方剂组成配伍禁忌中有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
“七”,昭示中医药的神奇功效。李时珍称“三七”为“金不换”。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以“七”命名的药物,皆为中药之珍品,具有像“三七”那样的神奇功效。另外,此类药物还主治“五劳七伤”,且有奇效。
“七”,铭记岐伯之千秋功业。“七”与“岐”同音,“七药”是由“岐黄之术”而来,一脉相承。以“七”命名的中医药,似乎特意纪念中医之祖——岐伯奠定我国中医药学基础,铸就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造福人类之功业。
“七”,一字多说。“七”, 在中医药里既有自然质功能,也有结构质功能。“七”,是一种物质,是一种功效,是五千年来由神农、岐伯、黄帝、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直至现代千千万万个医师的心血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李金钢)
上一篇:看东西变形是什么病
下一篇:西瓜当饭吃 引发月经不调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