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科护理实践现状
●护理专科化渐成全球临床护理发展策略和方向,中医护理专科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有所推进。当前,囿于中医护理概念的模糊、教育培训的不足、业务规范的欠缺,中医专科护士的身影尚是远景。
●中医护理专科化有待于厘清专科定位和职能界定,针对专科关注和社会需求,开展中医护理新理论和新技术终身教育,特别是通过专业组织进行规划、指导、实施和评估,为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科化已成为全球临床护理发展的策略和方向。20世纪初,美国专科护理以“Specialties in Nursing”一文最先进入公众视野,其后的专科护理发展如雨后春笋,其护理专科设立、授权许可、专科认证、专科注册以及教育机制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于2001年在中山大学开办内地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其后北京市率先开展“ICU专科护理培训”。2005年,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理”。2007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在全国开展急诊急救、糖尿病、ICU等众多专科护理培训。与此同时,中医领域有学者提出“中医护理专科化”、“中医专科护士”等。本文并参照美国《专科护理设立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比当前中医护理专科发展条件,剖析中医专科化、中医专科护士提法的准确性,旨在为其今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我国专科护理发展现状
专科护理发展不足 我国的正规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专业学科地位、社会地位有待提高。我国的专科护理在学员选拔、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培训基地、资格认证、注册标准、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和职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影响了我国专科护理质量及其专科发展。
专科发展突出问题解析 专科护理冠名和概念上界定不清,尤其是初级专科护士(Specialty Nurse,SN)与高级实践注册护士(Advanced Practice Registered Nurse, APRN)的区别尚不明确。前者指具备某一专科护理领域的实践经验,并接受一定时间的专科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资格认定的注册护士;后者包括高级麻醉护士、高级助产护士、临床护理专家、开业护士,根据美国国家护理委员会对APRN的内涵界定:获得APRN某一专科领域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通过国家APRN注册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广博精湛的临床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能进行深层次全面数据整合并直接、独立进行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护理评估与诊断、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等高级临床实践。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基本都以继续教育的形式,强调某一专科领域的工作经验,对学历无特殊要求,由定义可见,基本属于初级专科护士,却以“专科护士”命名,缺乏严格区分和概念界定,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定位、培养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专科护理的尝试
中医专科护理实践现状 目前开展的所谓中医专科护理,基本为某一中医专科科室或门诊的中医护理,服务内容大致是在西医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理念和操作。
中医护理教育现状 中医护理专科教育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前者包括本科及硕士中医护理方向培养,但“中医通科护士”与“中医专科护士”没有明确定义,将所有中医理论和技能进行教授难免冠以“通科”之名;非学历教育基本为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实际上为通科培训,且完全由医院组织,缺乏系统的教育机制,规范性和权威性不足,中医护理专科护士质量难以保证。
开展中医专科护理和培养中医专科护士应作为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 尽管目前的中医专科护理实践处于低层次零星探索阶段,专科内涵界定尚无统一权威的标准、没有统一规范的专科护理教育培训标准、没有配套的专科护士设岗规范、缺乏专科继续教育机制、没有考核评价措施,更谈不上权威的专业认证机构和注册机制。但是,自始以来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分工不清、理论同源、操作重合,以及护士操作胜任力及医嘱限制,中医护理实践步履维艰,而专科护士则应拥有在健康评估、健康检查、治疗、急慢性病管理、药物处方等方面的初步诊疗的独立决策权,目前进行中医专科护士的培养并不现实,但应中医护理的发展方向。所以,发展专科的总体理念是正确的,但是需要谨慎权衡和严格实施。
中医护理专科化现存问题及对策
上一篇:中医砭石疗法
下一篇:多动动谷氨酰胺护肠胃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