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祖研)发展纪实

  2014年5月30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式挂牌,龙江人心目中57载的金字招牌“祖研”,迎来了又一次华丽转身。

  从“祖国医药研究所”“中医研究院”到“中医药科学院”,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是功能与地位的完善与提升,更是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诏示与认可,是对这个机构多年来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上取得的贡献的肯定。

  纵观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科研的历史,是科研与临床、科研和生产相互依托又相互促进发展的历史。早在1957年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组建初期,就明确了任务——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进行中医药研究和整理工作。多年来,坚持中医药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医药学新观点,不断地研制出新成果,创造出新成绩,使研究院由弱小的研究所,单纯科研机构发展为今天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

  57年的发展历程,该院从小变大,从弱到强。近些年在省委、省政府、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指引下,在全省中医药大发展、快发展的大背景下,该院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放在内涵建设的首位,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使全院各项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祖研”这块老字号品牌焕发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定位 促进发展

  王顺院长对未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进行了科学定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解放思想,继承创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方法,准确把握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倡绿色治疗和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打造集中医药资源、中医医疗、中医药科研、中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该省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及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的足迹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1957年~1985年)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985年~2013年)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今)

  这些名药从这里走进药典

  这些名药从这里走向或即将走向市场

  满山红

  “祖研”成功地人工合成了满山红中的有效成分——杜鹃素;分离出了满山红中的有毒成分——梫木毒素,并找到了去除去梫木毒的工艺方法。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满山红载入。以满山红、杜鹃酮为主要成分投产的药品一度占黑龙江省药品产值的1/4。

  刺五加

  “祖研”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引种繁殖、生药鉴定、化学成分、生化、药理、制剂生产及临床等多方面对刺五加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了刺五加的药理作用及机理。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其收载为国家药物,以刺五加为主开发的药品达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欢迎。在上世纪70~90年代期间,其效益达到黑龙江省药品产值1/3以上。

  这些名药从这里走向或即将走向市场

  双黄连粉针剂

  该研究根据药物固体存在的状态比液体稳定的原理,开创性将复方中药制成静脉给药粉针,成功地解决了中药注射剂质量稳定性技术难题,从而使双黄连粉针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工业化生产的中药粉针剂,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也成为我国第一种中药粉针剂的诞生地,为中药粉针剂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成果转让哈尔滨中药二厂,至今长盛不衰。

  芩百清肺浓缩丸

  该药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支原体肺炎中药新药。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支原体肺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奇霉素近13个百分点,在减少复发率、减轻耐药性和抗生素的副作用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并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

  复方青龙衣胶囊

  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各种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总结前人20多年的经验,攻克了青龙衣毒性大及有效成分稳定性差两大技术难点,成功开发了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复方青龙衣胶囊,该药兼具抗肿瘤、调节免疫、止癌痛、抗转移与化药协同增效五种疗效,抑瘤率高达68%以上。

  血畅胶囊

  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按死因排序位居第一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制的血畅胶囊将生物工程技术用于中药炮制,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有效结合解决了有效部位稳定性和提取率的问题,具有溶栓、抗凝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三效合一"的治疗优势,全面防治CASI术后再狭窄。

  这些研究从这里影响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