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迟”与“脉数”并见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文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本条“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一语中,“脉迟”与“脉数”并见,两种相反的脉象,缘何凑在一起,难煞后世众医家。于是众说纷纭至今不息。如清代医家程林认为本证其脉不当显“数”而见“数”字,故此“数”是衍误;而沈明宗又认为是脱文,断言在“关上小紧数”之“关”字上应当有“若”字。另有从病机方面曲解脉数以迎合脉迟者,有从脉象方面曲解脉数以迎合脉迟者。近人胡希恕先生依据相关条文与病机把“数”改为“弦”,认为“关上小紧数”应当是“关上小紧弦”。笔者本人早年读本科时,叶执中老先生讲授《金匮要略》,认为此“数”字是衍文,于是当堂勾去。
今检国家图书馆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新编金匮方论》(元·邓珍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金匮要略方》(明·吴迁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中国中医科学院藏《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方论》(宋·林亿等校正,明·赵开美翻刻)并作“关上小紧数”,故上述诸说,文献依据明显不足,不可从。
欲理解“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一语中迟数并列之脉象与病机,只能把镶嵌于“迟”与“数”缝隙中的源自于临床的原典本意,挖掘还原出来,才能想象得到,看得见真实的“关上小紧数”的脉象原形。
纵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本条胸痹之病,喘息、短气伴见咳唾,胸背疼痛,结合本篇相关的栝蒌薤白半夏汤证之“心痛彻背”,乌头赤石脂丸证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诸症状,本条所言当属寒凝阳衰,痰阻心脉胸阳不振之证。其“寸口脉沉而迟”,沉主阳虚气陷,迟主寒痰结聚。本条难点是“关上小紧数”,关脉“脉小”“脉紧”“脉数”并见,此系与寸、尺相比较,关脉更显短小敛束突兀。此与《辨脉法》“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在内涵上是相通的。
若把“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诸脉症立体化,置于一个活生生的病人身上,这个病人在现代医学的听诊中,可表现为脉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率低于心率;在心电图检查中,可显示房颤的特征,结合条文中的若干症状,尤其是“胸背痛,喘息、短气”,似可诊断为“心绞痛伴房颤”,可见于快速型房颤、中速型房颤或慢速型房颤。而此同一个病人在中医看来,则是一个具体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胸痹病人,脉显“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证属寒痰结聚,痹阻胸阳,胸阳不振。其脉来特点是在沉迟中间断夹杂数疾之象(亦可能在沉数中间断夹杂迟涩之象),其所以强调“关上”,是凸显气血运行困阻,其脉来上不及寸,下不及尺,短促而顿踬如“豆”。
此以“豆”象类比,是言脉形之短小敛束突兀。其脉“厥厥动摇”,意象脉来之慌急、短促、僵滞。厥者,短而顿也,故此脉曰“动”。《脉经·卷第四》有云:“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
综合上述条文中动脉之意象,可悟解“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中,脉迟既含脉率之迟,亦蕴脉涩之象;脉数既含脉率之数,亦蕴脉动之象。迟数并见,属脉来乍密乍疏,乍迟乍数,参五不调之象。此缘寒痰结聚,痹阻胸阳,阳困欲伸,气随阳动,痰随气动,脉随气行,故脉来强弱浮沉不等,脉率或快或慢、迟数错杂,脉搏忽去忽来,暂止而复来,节律凌乱。此亦即脉来数则如雀啄,迟则如屋漏;或脉来如弹石,急促坚硬,脉去如解索,散乱无序。
故“寸口脉沉而迟, 关上小紧数”与“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诸症状并见,其脉象中之“数”,既不是字误,也不是衍文,而是来自临床具体的个性化胸痹病人脉象的真实写照。(李心机)
上一篇:菊花品种不同泡茶功效各异
下一篇:舌下脉络提示疾病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