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中西医专家汇聚一堂
五月的太原,天清气朗,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西医专家汇聚一堂,共参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王裕颐、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廷荃、山西省医师协会副秘书长任义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上海长征医院梁春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凤芝教授等出席了5月18日的大会,共商络病学科发展大计。
此前,作为当代中医药继承创新典范的中医络病学说,自2005年创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1年创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以来,历十年薪火相传,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设立了相应专业委员会,在国内26个省份建立了络病专业委员会。
建平台 促中西医协作创新
在过去10年间,中医络病学始终坚持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固有的转化医学优势,将理论、临床、新药开发相结合,创立了“理论-临床-科研-教学-产业”五位一体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模式,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国家级学术组织和省级络病专委会的相继成立和运行,则在推动中医络病学术发展、学科建立、团队建设、临床疗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乃至中医药海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带来了中西医协作创新的契机。”王裕颐说: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将秉承“继承、发展、创新、融合”的办会宗旨,致力于络病理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积极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对络病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临床难治性疾病的诊疗进行交流。今后,省级络病学大会将会成为山西省内中医药学术交流、中西医协作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讲络病 带来学术交流盛宴
在举办的首届学术年会上,各地专家分享、交流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以及在络病理论指导下治疗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绞痛、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令参会者受益颇多。
络病证治与脉络学说发展 吴以岭院士说,络病研究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络病理论现代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1980~2000年经过文献整理,临床研究,出版了《中医络病学与心脑血管病》一书。
二是2000~2005年首次形成“络病证治”,提出了中医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出版《络病学》专著,建立了络病分会及各省市络病专委会。
三是2006~2010年首次建立“脉络学说”,基于“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提出“承制调平”,概括了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预后观,揭示了人体作为复杂巨系统,在生理、病理、治疗及转归不同阶段的内在规律,出版《脉络论》专著。
络病证治解决了古人所讲的络病这一类疾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和用药规律,脉络学说则是中医整体思维和现代微观分析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模式,建立起一个指导血管病变研究的理论。在脉络学说指导下,临床研究由心脑血管病向内分泌、肿瘤、呼吸等多系统疾病延伸。
吴以岭强调,一定要保持中医的整体思维优势,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注重理论原创,理论研究一定要提高临床疗效,临床经验要转化成创新中药,对所有的创新药物要做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循证研究。近几年,络病证治和脉络学说指导、推动了一批专利新药的研发,比如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养正消积胶囊、津力达颗粒等。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药物的良好疗效,先后开展了10项循证医学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研究”、“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循证医学研究”、“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循证医学研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循证医学研究”4项,获得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对于引领国际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室性心律失常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指出,目前临床上西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存在很多问题,比如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都不满意,不能根治心律失常,多数有明显的心脏和(或)心脏外副作用,尤其是长期应用副作用更严重,除了β阻滞剂外,抗心律失常西药并不能降低死亡率,也不能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药物。
上一篇:多笑伤腰,多言伤津
下一篇:拯救民间中医的良策“师带徒”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