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非遗”中西医合璧的康复医疗
近日,在“湖湘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如何更好发挥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作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让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讲堂。可围绕非遗的精神、文化,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学生实地调研等途径展开,如以“九芝堂仁心仁术的精神”为题举办讲座。
第二,让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把传统医药非遗项目融入教材,纳入选修课,用责任和义务把珍贵的非遗文化保存下来。
第三,让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医院,将非遗项目诸如姜氏正骨等特色诊疗引进医院,与其他传统正骨技能共同组成特色支撑,形成品牌效应。
第四,让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科研,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将蛇疗、蜂疗等非遗项目进行理论创新,使其经验和疗效形成优势,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第五,让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产业,可以将蜂疗、中医治未病等一系列非遗项目产业化,产学研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更好地指导养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第六,以“传承,保护,创新”为主题,政府与高校联动搭建平台,可以设置优才班,选拔5~7名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去考察传统医药非遗项目3~5天,回校举办讲座,分享与交流经验;同时,针对一些特色疗法类的非遗项目,可纳入比赛范围,如针灸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来加深认识和传播;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对于非遗项目传承人报考研究生,可酌情降分录取。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促进中医药发扬光大,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形成产业项目,促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中医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院实现自身价值,推动医院发展的基石。中医院在医疗实践中可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加强医院建设。
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中医院应该树立“博极医源,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博极医源”,语出《备急千金要方》:“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中医院需要提升临床、科研、教学、管理水平,弘扬中医学的科学、文化精髓。“仁者爱人”出自《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指中医院要爱人、助人,将大爱传播给患者。
物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外在体现,中医院应紧抓医疗服务质量,以病人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加强中医特色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制度文化是医院发展的保证,中医院应不断梳理、补充、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引导医院科学发展。
行为文化体现在员工的言行中。中医院应围绕人民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推进深化改革和改善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中医文化熏陶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加强和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
日前,湖北省仙桃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康复中心)对外接诊运行。该中心是全市首家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中心。(中国中医药报5月27日)
我国传统中医康复疗法采取针灸、红外线、芒针、拔罐、游走罐、刺络拔罐、中药熏蒸、艾灸、刮痧、推拿按摩等不同的治疗手段或综合治疗,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穴位学说为理论基础,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搜风透骨、舒筋活血、宣痹散寒止痛、补益肝肾,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目的,在中风病、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小儿脑瘫等病症的功能障碍及残疾患者的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和疗效,越来越为世界医学所瞩目。
但不可否认,仅依靠发挥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特色还远不够,面对众多不同病症的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应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及实践特色,建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来满足越来越多康复人群的需求。
上一篇:体内湿气重多吃16种祛湿食物
下一篇:自制男性接尿器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